• 18阅读
  • 0回复

鞭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22
第3版()
专栏:

鞭策
穆文东
山东省平邑县苗庄乡乡长韩凤阁,在去年普选中又被选为副乡长。他当选以后,常对人说:“当了群众的勤务员,就得有事和群众商量,给群众办好事。要不,群众就不要你。”
这话是有来历的。
在选民小组讨论代表候选人的时候,韩凤阁住的那个村子七个选民小组,只有一个选民提他为候选人,就是这个小组也没有讨论就“转移目标”了。当时,韩凤阁也在场,他看到这种情形,很是苦闷。
论工作,韩凤阁是挺积极的,可就是作风上有毛病。比如说,前年秋征时,村里群众讨论减免,一百一十五户中要减免七十五户,条件是宽了些。韩凤阁没有耐心地向群众解释说明,却发了火:“只准减免十七户,剩下的算白讨论。”他认为:“群众的意见是个人打算,一讲民主,工作就没法干了。”因此,他按照自己的意见报了减免数目,并且又不知怎的,一时粗心大意,把原规定烈军属减免二成的事也忘记了。这一来,群众的意见可多了。
选举权利,是人民手中的鞭子。人民用这条鞭子鞭策干部,使他们改正缺点,不断前进;人民也用这条鞭子,把那些坏分子和犯有严重错误,为人民所极不满意的分子赶下台去。在过去,群众有意见,韩凤阁是不大在意的;这一回,全村七个选民小组都不讨论他当代表候选人的问题,就使他苦闷煞了。
普选工作组发现韩凤阁闹情绪,便要老穆去帮助他。老穆要他总结工作,向群众检讨缺点,改正缺点。韩凤阁一听就有些不耐烦起来。他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并没有私心,理直气壮地对老穆说:“按政策办事,怎么不对呀?”停了一会,又伤心地说:“一事难如百人意,以后的工作咱真干不了。”老穆给他指出他的长处,又提出了批评的意见,再三地开导他。韩凤阁反复地想:“那次公粮减免,忘掉烈军属的二成减免自己是有责任,再仔细考察起来,韩凤胜家也不应减免……”慢慢想过之后,他觉出自己工作中的毛病来了,可是心里虽然认错,面上还犹犹豫豫,不肯公开承认。
这时,区委召开区乡干部会议,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的精神总结了夏季工作。韩凤阁参加了这个会议,亲眼看到区委书记检讨了工作中的错误,还要求大家批评。区委书记说,大胆检讨工作中的缺点,找出原因和改进的办法,才能做好工作。接受群众监督,进行自我批评,不是丢人,而是对革命负责,是进步的表现。他又说,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谅解和信任。干部在工作上强迫命令,除上级有责任外,是由于自己作风不民主,不倾听群众意见……这些话,正说到韩凤阁心里,听来十分入耳。他想:要不是自己主观,不和群众商量,减免公粮怎会出“漏子”,上级都检讨啦,我怎么不检讨呢?
韩凤阁的思想开窍了。他回到乡里,就召开了乡干部扩大会,总结了乡里的工作,并对自己的错误做了检查。跟着又回到自己住的村子向群众检讨了自己主观生硬、办事不和大家商量、性急不耐烦等等缺点。韩凤阁诚恳地说:“这些都是我的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我,我一定努力改正。”
韩凤阁的检讨,马上在村子里议论开了。有的说:“老韩干工作是行,谁能没错处,只要改了,就是好干部。”有的反对这个意见:“谁能保险他一定改得了?”也有的说:“只要大家常帮助他,干工作还是顶呱呱的!”七个选民小组都在争论着。
当时,这一带天气十分干旱,庄稼受到严重威胁,上级号召干部领导群众抗旱,韩凤阁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九月十四日晚上,在干部、组长会上,他提议把北岭上的泉水,架上桥引到东边岭上去,再架桥跨过山沟引到村南来。这样,村后岭上和村前的几十亩地都能用水浇了。这个主意本来是在一九五一年秋天张指导员(区委书记)提出来的;那一回,因为没有能把群众发动起来,事情就没有办成。经韩凤阁一提,会上就发生了争论:“这是个好事,不光今年浇地,以后村前村后的地就不愁旱的了。”“不过太费工夫,都忙着秋收,谁有闲空?”有的人没有等开完会就溜跑了。还有的人背后说:“老韩瞎逞能,张指导员多棒,都不行;你那一手趁早别露。”这次会议没得到结果。
开会的人都走了,韩凤阁一人在场边上蹲着,搭拉着头想来想去:“上级叫有事跟群众商量,群众不动,这不叫人难煞吗?”又想:“也难怪,浇不到他的地自然他不愿意干。这么着,谁的地能浇到就动员谁去。先发动党团员!”
第二天吃过早饭,韩凤阁到了张宝珠家里。韩凤阁知道张宝珠是个工作积极、肯带头苦干的人,便一边说修桥对大家的好处,一边鼓励他,最后说:“就是吴景安、马万洋没劲头不好动员。”张宝珠有把握地说:“不成问题,你放心,交给我吧。”原来这几个人最信张宝珠的话。
韩凤阁爬上北岭,找着了郝存善。谈话谈到修桥的事情,他便问郝存善:“你说这样忙,怎么能动员起来?”郝存善说:“忙是不多忙,就是红眼老鼠看大家,一个不动都不动,只要张宝珠能带动那几户就好办。”韩凤阁说:“他们没有问题,敢保证。李景成、韩兴元那几户倒是个困难。”郝存善提出自己去动员。
晚上,人到齐了。韩凤阁讲了抗旱的道理,又算了算细账,有意识地鼓励郝存善动员的那一伙,最后又问大家说:“咱研究研究怎么办好吧?”张宝珠抢着说:“上级号召的事情都是对咱有好处的,别人不干我也干!”接着马万洋、马万全、吴景安等都说赞成修桥。郝存善那伙也嚷起来:“明天就动手!”“不要喊,自动去!”
一连干了三天,两座水桥修好了。北岭的水到了东边岭上,又从东岭越过山沟,弯弯曲曲地淌到庄前。浇了三十多亩秋庄稼,又浇了十来亩干得耕不动的麦地。
全村的人从怀疑到钦佩,看着韩凤阁带领大家战胜了干旱,谁都说这回办得又好又带劲。李景成说:“几年想治都没治成,这回韩乡长给咱开了个会,叫咱出主意,领着咱干,一下子水就流过山沟,跑到地里去啦!”马万全说:“亏了乡长,领咱修上桥,改过水道来,现在我不光能浇地瓜,还能种麦子哩!”
事实更教育了韩凤阁。有一回遇到老穆,他就谈起自己的感想:“不是群众不动,是自己的工作没有作到。只要自己勤说勤跑,发动群众,什么事情也能办到。”
在选举大会上,韩凤阁受到群众的信任,光荣地当选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