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战斗在浩良河畔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23
第2版()
专栏:

战斗在浩良河畔的人们
刘英翘
冬天,漫长而弯曲的浩良河已经结起了厚厚的冰层。一辆接着一辆的十轮大卡车,满载着粗长的红松、落叶松,沿着河畔川流不息地奔驰着。沿河上行,越过几层小山岭,就到了小兴安岭的帽儿山,在那林缘平坦的山腰上,排列着整齐的板房,这就是浩良河林区的工人宿舍。这里住着的一千多名林业工人,他们和其他林区的工人一样——为了生产大批木材支持国家建设,正在冒着严寒而忘我地劳动着。
早晨,满天的星星还在放射着最后的微光,伐木工人已经拿着板斧和弯把锯踏上冰道,向林场出发了。在紧张的“丁丁”“刷刷”的斧锯声中,还不断发出轰隆的巨响,一棵棵的大树被工人们伐倒了。树木伐倒以后,工人们一面把原木吊好卯,截成需要的长度,留待倒套子的农民搬运,一面就清理好了林场,以便幼树生长起来。各林场的队与队、组与组都热烈地开展着劳动竞赛,谁都要为国家建设多出一点力量。新入山的李志久开始时生产还达不到定额标准,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现在平均已超过定额百分之二十。
几百付牛套子出动了,在每条山沟的集材道上,都有许多健壮的犍牛拖着倒挂子,把原木从山上运下来。今年雪少给集材和运输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是农民们提出了战胜自然,保证完成木材搬运任务的口号。天不下雪,他们就自己浇冰道运搬,并要争取提前完成任务。这是那里来的力量呢?伊春县农民李春和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年年都上山倒套子,可是今年心里跟往年不一样。往年上山为的是赚钱,赚钱少了活没干完就下山,今年听到总路线宣传我可明白了,运搬木材就是参加国家建设,多拉一根木头就给建设社会主义多添一份力量,你说干活能不积极吗?我现在啥都不想,整天就盘算着多拉木头。”在工队的生产纪录簿上可以看到,李春和每天都要拉三、四立方公尺的木材,最高纪录达到九立方公尺多,超过集材定额三倍。转业军人杨正春卖余粮后买了一匹大马,从七百多里外的呼兰县赶来参加木材搬运工作。旱地拉不动爬犁,他和套户们细心研究,按林道不同情况采取“抢浇抢运”、“补浇补运”的作业方法,结果不但达到定额,还有把握提前完成任务。
冬天的森林里,天黑得更早些,时钟刚打过四下,外面已经对面不见人了。这时,司机们为了要提前完成任务,还把汽车开回来争取再运一趟。装车工人们也借着煤油灯光赶装着木材。
最终楞场里,山一样高的大木垛一层一层地叠起来。每天都有许多的火车,从这里把木材运到全国各地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