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震后百日访阪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5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震后百日访阪神
本报记者张国成
面对现实
当人们度过地震之初的恐惧和断水、断粮、断电的苦恼后,新的问题又出现在面前:怎样重建被毁的家园?1月17日凌晨那数十秒的剧烈晃动,竟毁掉了10万多栋房屋。受害最深的莫过于那些平民百姓。
房屋是人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对许多家庭或个人来说,震后首先要重建家园,但是所需资金从何而来?很多人自然会想到保险公司。在日本,没有独立的地震保险。所谓地震保险只是火灾保险的一部分,当你加入火灾保险时,可同时加入地震保险,但没有单项地震保险可买。据日本保险协会调查,日本有大约83%的人只加入火灾保险,而不买地震保险。更何况关西人基本上未经历过大地震,所以只有1%的人在投保火灾的同时也投保地震。
且不说没投保地震的人不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即使有的人投了地震保险,只要他的房屋不是震塌而是被大火烧毁的,尽管火灾的起因是地震,也不能得到赔偿,根据保险条例,此类情况只有特别严重时,才视情况给予投保金额5%的补贴。
神户制钢所一位57岁的职工,15年前向银行贷款购买了一栋小楼,到目前还要3年才能还清贷款。但房子已在地震中完全毁坏。他心酸地说,我本打算在退休前还清贷款,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安度晚年,并给孩子们留下一份遗产,现在全完了。要想重建,只有再去借钱,可我不能把债务留给孩子们呀!
一位刚刚退休的职工,平生酷爱摄影,他原本打算退休后,以退休金作后盾,携老伴一起去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摄影旅行。但是在这次地震中父母留传给他的房屋已严重损坏,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改变主意,将退休金和平生的大部分存款投入到建房中去。不仅摄影旅行的愿望难以实现,而且为了今后的生活,他将不得不再寻职业。
为重建住房而苦恼,为重建住房而借贷,为重建住房而不得不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者,在神户灾区不是少数。人们感叹,看上去殷实富裕的日本工薪者,其生活基础原来竟也是这般脆弱。
地震后,灾区的县市都成立了地方复兴机构。这些机构针对这次地震中暴露出的都市防灾弱点,对本地区灾后重建进行了规划。有些过于狭窄的道路必须拓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必须辟出一块空地,平时作为公园,地震时可供避难防灾。这些计划一旦付诸实施,一些家庭就必须迁出规划区。这又招致一些人的不满。芦屋市津知公园附近的复兴计划刚一公布,就受到该地居民组织“川西町居民会”的反对。他们甚至表示要以兵库县知事和芦屋市市长为对象提出行政诉讼。近畿大学的一位参与规划的教授说,故土难离,或不愿离开生活相对方便些的市中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地震袭来时,故土和市中心又有什么意义呢?一位市民在地震中目睹了任凭大火燃烧,救火车就是进不来的情景,他赞成复兴规划。北村市长也表示,今后将设立有市民代表参加的协议会,在复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这种现实对地方政府来说,恐怕也是复兴中的苦恼吧。(中)(附图片)
(题图:正在修复中的高架公路。张国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