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沉痛的一页——黄汛区大悲剧的一件实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5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沉痛的一页
——黄汛区大悲剧的一件实证
季音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座辉煌的历史丰碑。在浇铸这座丰碑中,中国人民曾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忍受了深重的苦难。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就是抗战初期人民所经历的无数悲惨遭遇中突出的一幕。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开封,逼近郑州,眼看即将继续西进,西南地区面临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势下,国民党政府最高当局亲自下令,炸毁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利用洪水阻止日军前进。于是,随着连续震天的巨响,黄河巨流滚滚而下,一泻千里,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所属44个县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害人口1250万,淹死89万人,财产损失无数。从此,富饶的豫皖平原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1000多万无辜人民的灾难,换来的只是西犯日军的暂时受阻。侵略者很快迂回前进,不久就攻占了武汉。
对于这件人为制造的大惨案,国民党政府最初施放了种种烟幕,谎称是日本飞机炸毁了黄河堤,企图逃避这个千古罪责。但谎言毕竟是谎言,它瞒不过身受其害的黄泛区人民。花园口决堤后的第九年,我行经受灾最重的黄泛区中心河南通许县,偶然获得了一份受害者记述这场人间惨剧的实证,作者以亲身经历,悲愤地控诉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这份直接来自受害者的可贵资料,多年来我一直记存在本子里。
那是1947年12月,我随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从山东进入黄泛区。当部队来到尉氏、通许一带,出现在眼前的一片劫后凄惨景象,使我深深震惊。这里是当年洪水主流冲过的地方,大水还未完全退尽,遍地泥泞,稠密的村庄全被埋到了泥沙底下,只留下一望无际的沙坡,中间偶尔露出一些树梢和屋脊,劫后归来的农民在沙地上搭起零落的小草棚,在艰难地重建家园。
12月22日,我们奉命到通许县蒲口集宿营。来到这里,才发现这个地图上标着“蒲口集”三个字的庄子,实际上已经在地面上消失,全村只是个高低起伏的大沙丘,人迹全无。
好不容易在村头找到一间下半截已埋进沙里的楼房,上半部露出在地面,我们从窗口爬进去,只好暂时在这里住宿。就在这间奇异的“屋子”里,我无意间在破旧书堆里发现了一本用土黄纸订成的手写册子,满是灰尘的封面上写着“芸窗积异”四个正楷大字,作者署名“戴鸿安”,全书是仿照《三字经》形式写成的。
我在烛光下一页页地翻读下去,才知道这是一本反映决堤前后豫东人民苦难生活的纪实之作,看得出,作者是怀着深切的悲愤,写出这本小册子的。
作者首先从决堤之前写起。抗日战争初期,这一带人民在国民党地方政权的统治下,遭受着这样的苦难:
老农民第一冤出苛税
纳杂捐出柴草共米面
天天要地亩款民敢怒
不敢言庄户人如油煎
款纳尽地卖完居家人
乞丐餐嚼草叶充饥肠
喝口水撑三天今日要
明日捐剥民脂若挤棉
公事来心痛烂或柴草
或米面尽出完地荒芜……
豫东人民竭尽全力,支持了抗日战争,但国民党当局指挥不当,作战屡屡失利,又使人民深深失望。
戴鸿安继续写道:
日本侵起争战蒋家兵
如绵羊只败仗如山倒
打破笼飞出鸟敌人追
急急逃损百姓失地盘
亡州县记不全从东北
到西南起天津至潼关
伤同胞数千万血成河
尸如山思想起可悲惨
自开火没二年中原土
失大半委员长(按:指蒋介石)
瞎手段自忖量乱思念
观兵法心偷闲战略书
缺经验论武战力不全
讲文争计谋浅文武力
都不全什么计尽用完
挖河堤把民淹众黎民
受熬煎……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包括一些高级将领,对抗击日本侵略军还是坚定的,他们也取得过局部的胜利。不知他们是否知道戴鸿安这样的同胞身受的决堤之苦:
河堤断黄水流百里宽
全成河黄水长一千多
邙山头开了口入沙河
才到头房淹塌树卷走
居家人哭号啕娘叫儿
小呼老襁负子四方逃
黄水快跑不了转眼间
尽卷掉娘与儿离别了
分手泪顺眼抛离情苦
说不了抱头哭各人逃
大和小一船漂呜呼噫嘻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耶可哀哉
时耶命耶徒呼苍天……
作者写到这里,字迹潦草,悲愤之情跃然纸上,令人不忍卒读。戴鸿安在书中没有详写他如何逃出这场浩劫、流落他乡的情形,只在后边接着写到数年之后,洪水退去,他重返劫后的家乡,不料在国民党河南省主席汤恩伯统治下,刚刚恢复生产的黄泛区,又降临了这样的灾难:
买枪支军队编称名号
自卫团不抵北不抗南
在乡里插营盘多招待
好一点心不乐耍野蛮
暗走私明派官见点麦
就要完老弱的转沟涧
年壮的去讨饭……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谣:“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汤即是汤恩伯,上述的就是“汤灾”。
戴鸿安接着又写到水旱灾害:
运不至罪不满恨天爷
不睁眼去年淹今年旱
下秋苗旱死完没有吃
没有穿……
《芸窗积异》写到这里中断了,没有再写下去,或许是由于穷困逼得作者搁了笔。我在微弱的烛光下翻读着这本凝聚着血泪的控诉书,不禁思绪万千,听着屋外朔风在莽原上呼啸,仿佛是千万黄泛区受难者的呼号。
半个世纪在风风雨雨中过去了。我一直怀念着那个受难的村庄。1989年1月,我去豫东通许县重访了蒲口集,欣喜地看到这个当年被埋在沙下的村庄已经重新崛起,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村集。
我找到了戴鸿安的家,那间我曾经度过了一个难忘之夜的半截危楼已经不见,旧址上建起一座新瓦房,新屋的主人就是戴鸿安的儿子戴广禄。他告诉我,他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我未能见到这位正直可敬的老塾师戴鸿安,深感遗憾。无疑,我们应该感谢他,他含泪写出的这本《芸窗积异》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真实可贵的历史记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