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24
第3版()
专栏:

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苏联 茨·斯捷潘年
苏联共产党在其革命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法则的知识为依据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党的世界观。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唯物解释和认识这些现象的辩证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这门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发展的最一般法则的科学的实质。
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去认识社会生活的现象,就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即关于社会发展法则的唯一正确的科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共产党活动的理论基础。
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的牢固依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普遍社会学法则的原理,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物质资料的社会的生产和分配法则的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的自然历史的过程。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是历史发展的全部进程所准备好了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不但正确和全面地解释了世界,而且指出了革命地改造世界的途径。它是社会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这个阶级的利益是和客观的历史行程、和人类的进步发展的利益完全一致的。

彻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能科学地证明资本主义崩溃和共产主义胜利的不可避免性,证明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必然性,揭示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表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征。
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是通过革命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通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不调和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有一整个新社会形成的过渡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在其原来的基础上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一个共同的经济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没有人对人的剥削的,而劳动是人们的荣誉和光荣的事情。没有民族和种族压迫的新制度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这些条件下政治革命的任何基础都消失了,而正如列宁早已预见到的,以共产主义精神从经济上和文化上改造新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却产生了。
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和社会意识的第二性、关于物质需要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关于人民群众即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作用的原理,对确定党在不同的斗争阶段上的战略路线,对根据历史条件改变政策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党在制定自己的政策时,不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而是从成熟了的经济需求、从人民群众即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推翻了剥削者政权和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之后,党完全按照客观经济法则的要求,估计到国家的具体历史特点,而规定了经济问题上的政治路线,提出了用加速发展重工业(保证全部经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改造、保证社会主义胜利的唯一手段)的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生产的基础的任务。
由于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生产的基础建立了,剥削阶级和人对人的剥削消灭了,劳动者的物质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各尽所能,按劳取酬”这个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现了,我们祖国的独立得到了保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防御能力加强了。
社会主义的胜利标志着最重要的客观的经济要求的实现,即标志着整个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关系完全适合于生产力性质的确立,并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
党依据这个法则并按照新的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法则的要求,制定了并实现着进一步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生产基础的基本条件)的纲领。
党在解决社会发展的物质需要所提出的任务时,以辩证方法为指南,在自己的政策中精确地估计到存在于生活中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有阶级对抗的性质,在这里,生产和群众的消费之间的破裂是必然的。因为这里的生产是以牟利为目的的,而群众为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则被限制在最小限度内,且常常低于这个限度,这在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中、在农民的破产中表现了出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决定劳动者的福利的不断增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的是另一种性质的矛盾,即全体人民的无限增长的需要和每个一定的时间内所达到的物质和文化财富的生产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全体人民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超过在每一段时间内达到的生产水平并推动生产前进,这种消费在以高度技术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继续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着。
有些宣传员武断地说,完全适合排斥矛盾,如果有矛盾,那末就没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完全适合。
这种论断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把矛盾看做发展中的契机,而不是看做任何发展的经常的和根本的泉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合是暂时起作用的因素,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不同,这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完全适合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和产生着的矛盾不会引起冲突,它们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的范围内和基础上依靠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得到解决。
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和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之间、整个工业和农业之间、集体农庄生产的巨大生产潜能和畜牧业、蔬菜和马铃薯业这些部门的显然落后(其原因主要是对这些部门的物质上的鼓励不够)之间的某种不相称的现象,是国民经济中现存的部分脱节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的反映。
否认苏维埃社会发展中的现实矛盾,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际上是有害的,因为这样就不能及时发现现有矛盾,并妨碍动员力量去克服这些矛盾。
共产党正确地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并实行各种措施,以保证所发生的矛盾和困难的克服,保证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善。

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导我们说,任何一种社会的和经济的现象,在它的可能性还没有发挥净尽以前,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反之,任何一种经济上的新措施,在它的客观条件还没有成熟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贯彻这个唯物主义的原则,是消除政策中各种空洞理论和冒险主义的特效药。用揠苗助长的办法来对待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成熟的东西是不行的。
伟大的列宁说过,共产主义在社会主义得到发展和巩固的时候便会到来。从这个原理的角度看来,现在苏联发展的历史时期是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这是苏维埃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统一的前进过程的两个密切联系着的方面。
苏联人民由于建成了社会主义,便根本改变了自己的社会经济状况,永远根除了剥削,消灭了失业现象,保证了自己享有真正的劳动、休息、受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权利,获得了高度的文化。所有这些事实都表明,在我国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状况中发生了真正的飞跃。但是还有若干重要任务,首先是生产丰足的消费品的任务尚待解决。
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主要任务是:在强大的不断发展的重工业的基础上生产丰足的消费品,充分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使每个劳动者都能用自己的工资购得必需的质地优良的食品和日用品。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全面扩大和发展个人需要,全面而充分地满足文化程度很高的劳动者的一切需要。
在现今条件下,党的全部经济政策的主要方针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其丰富的可能性来大力地并按比例地发展一切国民经济部门,生产丰足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要。这就是党的主要关怀所在。
生产充足的生产资料的重工业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物质准备的基础的基础。党和政府在发展重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现时在社会生产的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之间形成了某种不相称的现象。党和国家根据客观经济法则的要求,制定了保证急遽发展生产消费品的国民经济部门的措施,这就能在两三年内大大提高对全体居民的质地优良的食品和工业品的供应。
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的特征是:我们有充分可能使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大力发展和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的重工业的飞速发展结合起来。
解决生产丰足的消费品这项全民任务的重要环节就是:全力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巩固集体农庄制度,充分利用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内唯一正确的集体农庄形式的农业劳动组合所蕴藏的一切潜能。
充分利用集体农庄制度所蕴藏的一切潜能,使农业劳动组合在进一步加强农业机器站并提高其在集体农庄生产中的比重和指导作用的基础上达到全面的发展——这就是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能在以后发展的阶段上由现在的经济形式逐渐过渡到更高级的经济形式,那时,现在的经济形式所蕴藏的潜能就发挥净尽了。
这个发展的辩证法——用全面巩固并发展现存的经济杠杆和工具的办法过渡到高级的经济形式,是许多经济现象的特征。通过全面发展苏维埃贸易,我们在将来就能以产品交换制来代替它;通过全力巩固和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取酬原则,我们在将来就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则。逐渐的量变在一定阶段上就会引起旧质到新质的过渡。
可见,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通过这种或那种经济现象中蕴藏的一切可能性和潜力的充分而全面的利用,就能得到克服。
在这里鲜明地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律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根本矛盾的解决导致该经济形态的灭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与此不同,这里现存的和正在产生的矛盾的克服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它一往直前地向着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揭示出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且也论证了主观因素反过来对社会存在的作用,阐明了先进思想和政治机构的巨大的动员、组织和改造的意义。
在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下,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不断增长。因此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导活动、苏维埃国家的经济组织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就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党在动员人民群众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时,和关于社会发展及主观因素的作用的各种主观唯心的观点进行坚决的斗争。理论问题上的主观唯心主义表现在:否认经济法则的客观性质,唯意志论地解释党和国家的作用,散播对个人的崇拜,把劳动者的共产主义教育过程和经济任务的解决割裂开来。
同时,某些宣传员走上了使客观发展条件绝对化、使经济法则偶像化、轻视主观因素作用这条不正确的道路。
党在其实践活动中一直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发展只是为这些或那些任务的解决创造客观条件和可能性的重要原理。
但是可能还不是现实。客观经济法则本身不能自流地、自发地使苏维埃社会走向共产主义。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客观可能性,并使之变成实在的现实,是由人来实现的,是通过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积极行动来实现的。
党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并团结人民群众,动员他们为建成共产主义、为解决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任务而斗争。为此,党加强自己的组织工作,不断提高群众的觉悟,培养共产主义的积极建设者。
由于深刻地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法则、牢固地掌握了它们并善于利用它们,党就能在自己的政策中正确地反映出物质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增长着的矛盾并指出克服它们的道路。
党不断淬砺并改善它所掌握的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断提高全部思想工作的水平,经常关心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修养的提高,反对教条主义和书呆子习气,主张创造性地掌握并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革命理论。
各种科学领域在党的领导下举行的创造性的讨论,对根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残余和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一切知识领域中去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增长和对群众的共产主义教育,是克服下面矛盾的最重要的条件,即已确立的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在我国的统治地位和人们意识中的资本主义残余之间的矛盾。
共产党遵循着自己的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反对反映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一切表现,反对对待过去和现在的国外科学和技术成就的虚无主义态度的再现。
要在世界科学中居第一位,不但要迅速推进祖国的科学,而且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国外自然科学的一切成就,坚决剔除一切唯心的解说和臆造。
共产主义是在批判地掌握科学和技术思想的一切成就的基础上建设起来和建设成功的。
共产党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已成了全体苏联人民即苏联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公认的世界观。共产党遵循着这一科学的世界观,正满怀信心地领导苏联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的完全胜利。
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国际的、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实现了国内政策中急遽提高全体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这个主要任务,就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会更明显地向全世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证所有的人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
这就是共产党的世界观的力量,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向各国人民指出了新制度战胜衰朽的旧世界的一般规律性——的力量。
(译自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七日“真理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