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走出低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6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文学作品

  走出低谷
王瀛雨声
历史跟洼里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洼里人便在它的迷宫里摸索了整整22年。走出低谷,还赖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和一个不畏艰险的先行者。
美丽的渤海湾的洼里煤矿,是在特殊背景下诞生的。第一代洼里人在渤海边的滩涂上打下了第一口“争气井”。从此开始,洼里人背上了历史的重荷,在贫瘠的新生代第三纪煤层上开掘。
洼里煤矿属三软岩层的褐煤矿井,煤质差、热值低、成本高、销售难,因此,一上马就被定为准亏企业。这在今天很难理解,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谁都会接受:本来就不是为了挖煤,而是“挖志气”。
1972年,王明南放下书包,揣着一个19岁青年多彩的梦兴高采烈地走进洼里矿区。劳资科的同志看到他一米八的块头和浑身的腱子肉说,“小伙子,下井吧,是块好材料。”王明南憨厚地一笑,二话不说,当天下井当了一名采煤工。在这条通往新生代第三纪的漫长的隧道里,他同那些渺远的古生物精灵们进行着漫无边际的对话,他思索,他开掘,再思索,再开掘,终于有一天,他穿透了历史厚重的断层,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1992年,一个巨人在南国巡视,他那宏亮的声音呼唤着洼里矿春天的来临。
时任副矿长的王明南正躺在医院的病榻上,20年艰难的跋涉,已令他心力交瘁。洼里煤矿已经整整超亏24年,这样下去,企业的命运必然是关停并转,4000名职工怎么办?他忧心如焚。
冥冥之中,王明南听到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召唤着他,而这个声音使他奇妙地回想起他在井下同那些黑色精灵们的对话。他看到堵在面前那面厚重的墙壁正在后退,正在打开一丝缝隙,一股清新的空气流进肮脏的坑道,与此同时,发自内心的声音急切地催促他,“快,走出去!走出去!”他拚命地推啊,推……
他累病了,住进了医院。但有一天,王明南睁开眼时,矿务局的任命书已经下达到他的病房。他注定要带领洼里人,走出那条长长的隧道。
真理是朴素的。思想的闪电一旦刺穿地表,就会引起地壳的运动。
作为新任矿长的王明南要带着洼里人走出历史的迷宫。
王明南上任许多天过去了,人们发现新任矿长既不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也不召开全矿大会发表施政演说,却整天围着那一条条废弃的矿井转,要不就在矿区里荒地里琢磨事儿。王明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终于有一天,矿上的几个头头,王明南的伙计们忍不住了,非要打开他这个闷葫芦不可。王明南这才道出心事来。
东方不亮西方亮,咱不能掉到煤坑里出不来,干点别的行不行。瞧,那些废坑道,两头一堵,就可以养猪,养鸡;那些荒地挖不出煤来,可以种大棚菜,长不出菜来可以养鱼。龙口是个开放城市,菜篮子工程可是个大事。
好一个王明南,不务正业干副业。当了20年矿工,还脱不去农民意识,还挖煤不挖?头头们的心里已经闪了亮。
煤还是要挖。这叫以煤为主,多业并举。
这就是王明南的施政纲领。后来,王明南和党政一班人经过反复调查论证,确定了十六个字的治矿方针:“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利用,全面发展。”这十六个字包含着朴素的真理,是王明南和全体洼里人从20多年失败的教训中悟出来的。
20年来,洼里人就像西方神话中的西绪福斯,徒劳无功地推动着上帝惩罚他们的命运的巨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洼里人要搬开巨石,走出历史设计的圈套,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王明南在洼里煤矿思想解放运动中,扮演着一个先哲的角色。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哲人,从黄土地里,也从煤层中寻找思想火花的哲人。
马克思说过,思想的闪电一旦刺破地表,就会引起地壳的运动。洼里煤矿有了这十六字方针,从地层到地表都急剧地运动起来。
洼里人给昔日的废矿井变成了灯火通明的养鸡场,胶东半岛上大型的千头养猪场,蔬菜和养鱼基地给龙口市的打工仔和打工妹的菜篮子里送去了鲜活的食品。洼里矿区开始呈现勃勃生机。而王明南就更忙了。他率领矿上的技术人员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苦干两个月建起了年利润20万元的化工厂。他到烟台开人代会得知烟台配煤市场潜力大,利用中午和晚上跑铁路线,跑用户,跑场地,搞成一条配煤线,不仅可创利30万元,而且还带起了一个年创利100万元的汽运公司;他了解到台湾一家客商准备在青岛找联营厂,生产高速护栏,便十顾茅庐,诚恳相邀……如今,洼里矿由1992年仅有的一个不足百人的安置型劳动服务公司一跃发展成拥有化工生物、机械铸造、建筑材料、装饰安装等集工、农、贸、牧、渔等并举的10个骨干公司和2个与港台合资厂家,从业人员千余人,年产值8000万元,形成了规模效益。
副业带动了主业。王明南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高科技的检测设备,在原有单一混煤的基础上,又开发出大、中、小块煤等适销对路的6个品种,同时制订新的营销战略,把堆积成山的原煤全部推销出去。改革后的洼里煤矿,截至1994年,安全生产已达1360天,原煤生产投资大幅度下降,产量和效益大大提高。仅仅两年时间,洼里煤矿不仅甩掉了超亏的帽子,而且由全国煤炭行业倒数第三,一跃成为煤炭系统的先进企业。
洼里煤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更艰难也更深刻的变化是洼里人的观念。即使搬开压迫西绪福斯的巨石,也搬不走西绪福斯因袭的重负,这,才是上帝真正的圈套。
洼里煤矿从根本上说是单一计划经济的产物,即使没有经济效益,全矿的职工有国家养着。“大锅饭”、“铁饭碗”,养成了人们软、懒、散的心态。怎样改变洼里人的精神面貌,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是王明南最为关切的问题。 王明南从整顿矿风入手,大刀阔斧实行企业内部改革。王明南是从矿井开始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他深知洼里矿积存的弊端,他和党委一班人共同研究制订了《洼里煤矿现代化管理规范》共28章,888条,从工作到生活,从井下安全到地面服务,从社会公德到治安管理,都规定了明确的行为标准,他要求干部们带头执行。经过一个时期的推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接着他顶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的压力,实行管理机制的改革,精简机构,优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威胁者有之,哀求者有之,他不为所动。他知道新事物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要善于等待和引导。事实证明,他的改革措施大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广大干部职工摩拳擦掌,纷纷登台,兵选将,将点兵,跃跃欲试,一显身手。几天下来,职工们就和矿上签订了45份承包合同,受制于旧思想和价值观念桎梏的生产力一旦获得释放,其能量如火山喷发不可阻挡。望着群情振奋的情景,王明南欣慰地笑了。煤炭部领导在1995年的全国劳模表彰会上,充分肯定了他“顶着压力、冒着风险搞改革”的胆识和远见。
王明南把洼里人带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去采访王明南途中,几次都被矿工们截住,要跟我们聊聊他们矿长的事。
我们还巧遇台商刘先生,他说他是个商人不懂政治,但他看到王明南,就知道了真正的共产党员。
在王明南的日记中写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我有多大的权力,无论我取得多大的成绩,我深深地知道,我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这些质朴无华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先行者同人民的关系。
王明南是个当地人,但他始终坚持掌权为公,从不为自己的亲友开过一次“后门”。在金钱面前,他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1993年以来,洼里矿的基建工程较多,很多人找他承揽工程,有人干脆说你给我一座楼盖,我给你5%提成。他严词拒绝,你就是给我50万也不行。他安排本矿建安公司进行施工。
担任矿长后的王明南,坚持深入一线,每月平均下井10多次。长年的操劳,他患有严重的肝病,医生劝他休息,但他都全然不顾,一心扑到矿山上。1993年,他带领有关同志五次进京,每次都住最便宜的旅馆,有时甚至挤在每宿7元的军人家属招待所。
王明南是个好矿长,却算不上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1992年,王明南母亲病重,让他速回,此时正值王明南指挥安装设备,要他离开他实在不放心。等他匆匆赶回家,母亲已经弃他而去,当亲人们告诉他老人在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他的乳名时,王明南这个铁打的汉子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哭倒母亲的灵前。当天晚上,他那高大的身躯又出现在工人们中间。屺岛上又多了一个尽忠未尽孝的传说。
王明南的妻子是洼里矿职工医院的医生,也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可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不得不做出牺牲。1994年春,王明南的小女儿患了白血症,当时,矿上的改革正进入关键时刻,他脱不开身,只好让妻子带孩子进京治疗。而他拖了几个月后才借出差的机会到了北京,白天跑项目,晚上陪女儿……每当想起这些,王明南的心中不免泛起深深的歉疚。
但是,对本矿职工,他却敞开大海般宽广的胸怀,捧出金子般的心。
矿上有三名伤残工人在北京治疗6年,每年的医疗费都在20万元以上,王明南上任后,一面派人接他们回来,一面为他们准备新房,当病人回矿后,他亲自登门看望,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交给高位截瘫的马福全,小马感动得热泪盈眶。
王明南还经常教育干部们说,既然是公仆就要为主人办好事办实事。
勤奋的工作,廉洁奉公、坦荡无私的品格,赢得了矿工、干部们的拥护和信赖,王明南先后多次获得区、省和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4年又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特等劳模、优秀矿长、山东省煤炭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工作者。
王明南在人生的路上已走了41个春秋,他走过的路所留下的脚印是扎实的,闪光的。但作为一个开拓者,他的路还很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