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古寨雄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6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古寨雄风
谢新吾
高耸云天的笋峰,奇特威武的石柱,铜墙铁壁般的屏障,傲然腾空的古松,曲折蜿蜒的溪谷,时聚时散的迷雾,百丈如飞的瀑布,波浪汹涌的激流,阴森可怖的寨底……构成了一处名叫鬼子寨的奇诞风景。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童教授去闯湘南名胜鬼子寨。鬼子寨在湖南的“西双版纳”莽山境内,素以“山奇,水秀,林幽,石怪”著称于世,更兼一些英雄传说,营造了鬼子寨独特的神秘氛围。
在这个有雨有雾也有阳光的春日里,我和教授跳跃在坎坷的溪谷里,看如梦河雾和洁白的金叶木兰花成就了一溪的风景。鹤发童颜的老教授,竟如孩童般缠住我说起往日的抗日硝烟。他坐在溪谷的危石之上,口中吐着烟圈,说起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日故事。
那是1944年冬天的一个黄昏。鹅毛大雪噗噗地飞扬到溪谷。鬼子寨的山峰开始泛白。经过激战后的硝烟尚未散尽,不远处的茅屋、村庄的柴草,冒着袅袅青烟。河水几乎染成了红色。血夹着水默默地涌向山外面。冷风中飘荡着血腥味。河岸沙洲、青石板路、山地、土堆,到处横七竖八地布满了尸体。穿黄狗皮的是鬼子。中间也夹杂着我抗日游击队的战士,有的拖紧敌手宁死不放,有的嘴巴上还咬住人的肩胛,有的倚着青松,被子弹洞穿却未倒下……
此刻,他细说着50年前的传奇故事。河流是湿湿的,卵石是湿湿的,林地是湿湿的,鸟叫声是湿湿的,我们的心思也是湿湿的。奇的是日头浮在山顶上,就是照不进溪谷。我们穿过林层,就有一种抗日游击队挺进大别山的感觉。当年叫日寇抛尸荒野的英雄何在?看!强劲的铁杉,刚健的粤松,还有如血的杜鹃,似都是当年抗日英雄的躯体和鲜血化成。
昔日有一位英雄,带兵守在鬼子寨口。他命人用沙袋将河水堵住。于是,下游的河水干枯了。鬼子以为是条干河,竟密密麻麻地偷袭而来。老英雄即令兵士装神弄鬼,但见寨口白布飘飞,怪叫声声,令敌毛骨悚然。正当鬼子丧胆之际,“轰”的一声,拦河坝被炸开,汹涌的河水仿佛从天而降,数千鬼子淹于寨底。数日后,可见鬼子寨下游,沿岸,林间,树丫,石隙间,到处挂满了小鬼子狰狞的尸首…… 这个畅快淋漓的传说不停地被当地人民加工、描绘,创作、再创作。一种英雄豪情在传说的氛围中哺育了一代代后人。
一河的绿。突然有一树洁白如星的花。啊,金叶木兰!那是金叶木兰!其花灼灼,触目惊心。这是对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哀悼么?我眼前又闪现出一幕壮烈的场景:
战场上唯一活着的这位英雄,摇动着头颅,使劲想睁开那双锐利的眼睛。天昏地转,他又扑倒在地。寒风将雪刮得拂拂扬扬。金叶木兰就像一片火焰,朝河谷深处荡去。他是寨顶上坠下来的,幸亏壁间的藤萝网住了他。雪花飘零。几处坳口被战火燃烧过,青烟依然飘袅而升,朝河谷上空弥散,直到与天地融为一体。他吃力地朝河谷爬去,他听见了远山那一种瑶家亲人呼唤般的歌声!他奋力地朝歌声方向爬去!
教授沉默了,深情地望着眼前的群山和高耸入云的松林,似仍在倾听当年战场的拚杀声。我相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太多了。眼下,一河绿水倏地不见了。登上将军石,也不见了它的去向。它去了何方?雾海中依稀听见涛声訇然。沿一条石道笔陡地下去,教授气喘如牛。他就在原地休息了。微笑中他鼓励我:下去!我鼓起勇气,沿山崖而下,竟如入一绝境,四方万丈绝壁,中裂一线山缝,河水从百丈悬崖腾空而下,然后朝山缝滚滚而去。据说,昔日来此者,大都很难走回去。我不信。凭一身胆气要独叩寨底。我知道,一人独闯,须要很大勇气,我虽是一介书生,但想想当年抗日战士,这又算得了什么?遂入寨底。水声如盖天雷。仰视之,鸟兽不可攀。四壁崆峒,阴森可怖。回首来路,如履蜀道!
把行装置于怪石,拍了这幅雄壮的风景。暗想,此时无人胜有人。设若能在我的笔底一展鬼子寨雄风,那么我将心存它永久,永久。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报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