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县志与治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8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县志与治县
冬雪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清书《吏治悬镜》上载,新官上任要奉行三十二项“莅任初规”,其中第三项为“览志书”。由此可见县志“经世致用”的特殊功能。
韩愈是名人,朱熹也是名人。韩愈过岭南,先借《韶州图经》入界;朱熹下南康任职,无视地方官吏的献媚讨好,先问:“志书可曾带来?”
一九五八年三月,毛泽东同志首次到成都主持中央工作会议。三月四日下午,他一到这个蜀汉古都,立即要来《四川省志》、《蜀本记》、《华阳国志》阅读。
史志之功用在于“资政、教化、存史”,然而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读史不多,也有人不知“志”为何物,这是很不应该的。
历史上,新官、谏官、巡视官,直至钦差,初到地方,下属都要“以志呈阅”。从政和战争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如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针对中央红军取得节节胜利,这样解释说:“打仗胜败是在知情势。这情势就是一个地方的山川气候、物产资源、风俗民情等等特点,只有把握好情势,才能取得胜利。”
如今,治县者调动频繁,初到地方要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治好一地,不了解当地历史情况、地理沿革、风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的现实情况,那么,要想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治县良策”据何而来?
志为镜,揽照古今。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教育,我想特别提出国情教育的问题,这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教育,社会主义必然性的教育,经济文化发展现状的教育,经济资源和人口问题的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教育。”今天,我们的修志工作,不单是存史、资政、教化,也应该为国情教育和历史教育提供乡土教材!
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所以,我们现在修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也是惠及后人的一件大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应指断案、施政、修志。十里八乡不同俗,一方水土一方人。清人龚自珍在《尊史》一文的结尾处说:“(吏)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信然!治县者用县志,得其宜,则利百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