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记山东省高密市南关村党委书记王建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9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

  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记山东省高密市南关村党委书记王建章
张志孝禚镇刚
他说,他这一生是在漫长的“马拉松”跑道上,而且没有终点。他叫王建章,现任山东省高密市南关村党委书记兼兴华集团总公司总经理。从1978年至今,16年的时间,他带领全村老少爷们改革、开放、发展,使南关村一跃而成为潍坊市的“第一经济强村”。1994年,全村企业总产值达到8亿多元,农民人均收入3018元,成为山东半岛上的一颗璀璨的经济明珠。因为他创业有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模、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和全国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之一。
1978年以前,南关村因穷得出了名而被人称为“难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有些人还对会议精神及党的富民政策持怀疑态度而畏缩不前时,在10年动乱中曾蒙受不白之冤,重新出任南关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建章,就义无反顾地带领南关人扬起了改革的风帆,迈上了致富之路。短短几年,就使南关村大变了样子:他把全村50多个工副业摊子归口联合,建成10大企业。到1984年,全村总收入就达到1350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高密市委、市政府曾先后两次在全市发出“向南关村学习”的文件。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与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在同一条竞争线上。这样,“老乡们”原有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相反,土生土长的“老乡们”论素质,尤其是科技素质,怎么也比不了“国老大”。1990年初,王建章就已感到“危机”正步步逼紧。他在一次村党委会议上说:“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竞争经济,咱村办企业要在竞争中发展,就必须抓住第一生产力不放,干高的、干精的、干新的!”很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国乡镇企业报等新闻单位播映、刊登了南关村招聘高科技人才的6条优惠政策。几天后,一大批科技人员来电来函;一大批科技人员不远千里到南关考察……那些天,王建章和村党委副书记王贵和、高方明等人忙得不可开交。经过与村党委、企业负责人缜密的筛选,王建章从全国各地招聘高、中级科技人员248名,其中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26名。武汉冷冻机厂的一位高级工程师到南关应聘时,不仅带着项目,而且还带着15名技术人员一起到南关村安家落户。
南关村自己的职业中专和技术夜校也办起来了,经过严格的培训,千余名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昔日的“泥腿子”变成了现代化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中62人还获得了高、中级技术职称。众多的人才,在南关村各企业形成了一个个“人才库”、“智囊团”,在全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柱石作用。
人才的问题解决了,王建章、高方明等人气没松一口,又带人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他们的努力下,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新技术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等1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南关村达成了协议,引进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迅速在南关人的手中转化成高新技术产品,并进入了国内外两大市场。
面对这些成绩,王建章却说:“那仅仅能说明昨天!明天呢?”一句话,道出了这位老共产党员创业不止的雄心壮志。60多岁的人了,仍然马不停蹄地为发展、振兴南关而奔忙不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