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我国小麦育种获突破性进展程顺和主持培育的扬麦158号增产幅度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迎科技大会展世纪宏图

  我国小麦育种获突破性进展
程顺和主持培育的扬麦158号增产幅度大
本报讯继第一个大面积丰产、抗赤霉病的扬麦5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又推出综合性状更胜一筹的扬麦158号,其增产、抗性、品质等方面均在扬麦5号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使我国小麦育种领域又有新突破。
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有40年的历史,陈道元专家是所里从事小麦、大麦、元麦研究第一人,主持了扬麦1号至5号的培育工作。1962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的程顺和,在陈道元的影响下投身于小麦育种工作。程顺和与已故育种专家陈道元共同主持培育成功的扬麦5号成为90年代前期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年最大种植面积达2210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1.3亿亩,增产粮食37.9亿公斤。
程顺和在总结扬麦5号育成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又将育种目标建立在创造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育种突破上。程顺和与其他科研院所建立跨学科合作关系,大胆地将生物技术手段导入传统的育种方法,在杂交的当代和下一代,采用辐照技术大大拓宽亲本的变异范围,丰富了遗传材料;在品种育成初期,将系统选择、辐射诱变、回交与分子生化检测生段结合,将所需要的基因导入,有目的地改良和提高新育成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改善其综合丰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延长应用时间。
明确的育种目标和科学技术路线,使程顺和领导的育种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一批比扬麦5号丰产性能更好,抗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和赤霉病效果更佳的扬麦158选系。来自各级区域试验的对比数字表明,扬麦158比扬麦5号明显增产:1991年—1994年,扬麦158在江苏泰县累计示范面积达14.3万亩,3年来,扬麦158平均亩产361.7公斤,比扬麦5号亩增产41.6公斤,增产幅度为13%。1994年当地夏熟全面减产,但无论是沿江地区、里下河地区还是丘陵山区,凡种植扬麦158的地区均取得灾年增产的效应,引起高度重视。1994年秋播面积从1992年的0.5万亩的示范种植面积猛增至1000万亩,推广速度之快创里下河地区历史纪录。
扬麦158已被列为江苏省“八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农业科技成果,是长江下游麦区继扬麦5号之后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程顺和主持的小麦育种研究室被国家确定为首批小麦区域试验基地和小麦原种繁殖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