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六年磨砺一剑——写在中瑞男团决赛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9
第8版(体育)
专栏:

  六年磨砺一剑
——写在中瑞男团决赛之后
本报记者刘小明
5月8日晚9时50分左右,天津万人体育馆沸腾了。中国乒乓球男队经过近3小时的奋战,终于以3∶2把男子团体三连冠瑞典队拉下马,重新捧回斯韦思林杯。
6年前,在多特蒙德,中国队将冠军杯交给了瑞典队。发奖仪式时,李富荣站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面色凝重地对记者说:“中国队一定要夺回斯韦思林杯,但至少需要4至6年的时间才能翻身。”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百炼成钢有备而战
两年前,在第42届世乒赛上,蔡振华率领的中国男队就差一点击败瑞典队。但不管怎么说,最后还是站在领奖台亚军的位置。那时候中国选手在技术、经验、心理素质方面,多少还欠火候。
为了在天津打好翻身仗,蔡振华和队员们在训练基地不知度过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决战之前的准备会格外简短,该讲的话早讲了不知多少遍,6年中过去的2190多天不就是盼望打好这场决赛吗?
正因为准备充分,决赛中不管是0∶1落后,还是2∶1领先又被追成2∶2,中国队队员没有一点慌乱的表现,平时练的技术基本上都发挥出来,这正是日积月累磨练的结果。
多样打法的胜利
中国男队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是技术打法百花齐放,5名队员各有特点。王涛是左手横拍快攻加弧圈打法,从站位看,更近似于中国直拍快攻打法。他的正手快打弧圈技术有点像以前的谢赛克,但比谢赛克又多了连续拉前冲弧圈和反手大角度快拨等技术。决胜盘王涛打佩尔森,在那样紧张的气氛中能够始终掌握主动权,与他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分不开。
马文革是中国少有的敢与欧洲人拚中远台对拉弧圈球功夫的队员,类似欧洲弧圈快攻打法,又融合了中国注重前三板的技术。马文革的技术功底厚,在中国队0∶1落后情况下,硬是靠拚基本功险胜佩尔森,扭转了不利局面。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将丁松。决赛5盘球就属他赢得最痛快。统计数字表明,他第1局发球得6分,削球得7分,攻球得8分;第2局发球得5分,削攻各得8分。又削又攻,突然变换速度和节奏,看起来不难,实际上要掌握这门新技术很不容易。
欧亚兼容取长补短
中国男队虽然实现了夺冠愿望,但瑞典队许多优点仍然值得好好学习。特别是瓦尔德内尔能独得两分,决非偶然。谁都知道瓦尔德内尔难打,因为他不仅有一般欧洲优秀选手所掌握的弧圈球技术,而且善于学习亚洲选手的发球和发球抢攻以及台内小球处理技术。马文革对瓦尔德内尔,就是输在发球回合上吃亏。好像网球比赛,人家的发球局总得分,自己的发球局被人家破掉。
取长补短,努力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中国乒乓男队登上了冠军宝座,也成为世界各路劲旅眼中的目标。保持冠军比夺取冠军更难,祝愿乒乓健儿不断奋进。(本报天津5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