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大战役(之四)斯大林格勒会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0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大战役(之四)
斯大林格勒会战
杜正艾
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约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转运站。德军统帅部企图集中兵力,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为攻占斯大林格勒,德军投入了13个师,约2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坦克约500辆,作战飞机约1200架。
苏军最高统帅部1942年7月12日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铁木辛哥元帅任方面军司令员,初辖12个师,计16万人,火炮、迫击炮2200门,坦克约400辆,飞机454架,另有远程航空兵的150—200架轰炸机和防空航空兵的60架歼击机。
斯大林格勒会战从1942年7月17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开始,至1943年2月2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全歼德军结束,按苏军行动性质可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苏军防御时期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在城市外围阻击德军(7月17日至9月12日)。7月17日,德军第6集团军开始进攻,双方鏖战数日,苏军各前进支队退至基本防御地区,但赢得了改善防御态势的宝贵时间。此后,双方不断增加兵力。7月26日,德军兵分两路突破苏军防御,分别进至上布齐诺夫卡和下奇尔斯卡亚地域。7月25至27日,苏军为消除德军占领卡拉奇地域的威胁,组织两个坦克集团军实施反突击,未能恢复原态势。此时苏军第62集团军两翼被围,第64集团军退过顿河,德军有可能从西南突向斯大林格勒。为此,苏军将第51集团军转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加强西南方向。
德军在行进间攻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失败后,7月30日,希特勒下令第4坦克集团军从高加索方向调到斯大林格勒西南方向发起进攻。8月5日德军前沿部队抵达阿勃加涅罗沃地域。7月28日,斯大林发布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最引人注目的第227号命令指出:“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绝不许后退一步。”8月7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编为东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叶廖缅科、叶尔多夫任司令员。
8月19日,德军从南北两路向斯大林格勒发起总攻。8月23日,德军渡过顿河从西北面突破苏军外围防线,并出动2000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狂轰滥炸。9月12日,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也逼近城市,苏军第62、第64集团军撤入城区。
第二阶段市区防御作战(9月13日—11月18日)。9月13日起双方展开市区争夺战,崔可夫率领的第62集团军承担着市区防御的主要任务。9月26日,德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占领市区中部和南部。11月11日,德军发起最后一次突击,在街垒工厂以南进抵伏尔加河,将苏军分割成三部分,但已无力再行进攻。德军在进攻作战中死伤约70万人,损失火炮、迫击炮2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车1000余辆,飞机1400余架。
苏军反攻时期(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11月19日,苏军发起代号“天王星”的反攻,投入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共11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车1463辆,作战飞机1350架;当时德军共101.1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55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车675辆,作战飞机1216架。11月23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卡拉奇、苏维埃茨基会合,合围了德军22个师共33万人。
12月12日,德军实施冬季风暴行动,企图从科捷尔尼科夫斯基方向解救被围部队,至12月23日被苏军粉碎。被围德军请求突围,遭希特勒拒绝。
1943年1月10日,苏军发起围歼德军的最后攻击,代号“指环”,由罗科索夫斯基统一指挥。1月26日晚,外围苏军与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会师,将德军分割为两部分。1月31日,德军南集群投降;2月2日,北集群停止抵抗,刚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保卢斯等高级将领被苏军俘虏。至此,历时200天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4。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对苏德战场,乃至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折点。从此,在苏德战场,更多的是苏军的意志决定战争的进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