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民主选举厂长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0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民主选举厂长喜与忧
前不久,河南省总工会组织4个调查组对全省17个地、市31家企业职工民主选举厂长(经理)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民主选举经营者的企业,绝大部分情况良好,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具体体现在:
加快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营机制不佳是最根本的原因。经过民主选举的厂长,大都具有创业精神,他们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对企业内部存在的弊端大胆进行改革。洛阳色织一厂原是个停产半年之久的企业,1992年4月民主选举厂长后,新的领导班子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制定了“加快设备改造,两眼向外找市场”的发展思路。两年来,企业不仅扭亏为盈,而且有了发展后劲。新乡半导体厂建厂26年一直亏损,民主选举厂长后,第一次有了盈利。
调动了厂长和职工“两个”积极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过民主选举的厂长,普遍感到责任大、压力大,于是,他们工作起来干劲也大。而职工群众则认为,“自己选的厂长,信得过,干起活来劲头足”。焦作市造纸厂截至1993年7月累计亏损1700多万元,8月,职工民主选举厂长后,经过干群共同努力,企业当年减亏700万元。据调查,截至1994年6月底,全省119家民主选举厂长的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的87家,占73.1%;起死回生、扭亏有望的28家,占23.5%,效果显著。
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定了职工队伍。民主选举厂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在选举中,一方面职工群众行使了自己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另一方面,新选出的厂长看到了职工群众的巨大力量,更加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民主选举经营者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明显增强,过去职工代表大会提案中福利方面的问题占多数,而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提案已由过去的30%上升到90%。
从调查的情况看,企业民主选举经营者的效果是明显的,但在具体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民主选举经营者存在模糊认识。一是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民主选举经营者对立起来,认为职工群众素质低,不可能选出好厂长。因此,有的地方对民主选举出来的厂长帮助、支持不够。二是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民主选举厂长对立起来,认为民主选举厂长不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改革精神。三是把民主选举经营者看作权宜之计,是政府甩包袱。
发动群众不够充分,存在包办代替的现象。有的地方工作做得不细,宣传组织群众不力,致使部分职工思想认识模糊。投票时,有的职工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职工则不负责任地乱写一气。
政府有关部门对民主选举经营者的企业支持不够。民主选举经营者的企业,大都是严重亏损的企业,不仅设备老化,产品无销路,而且资金严重不足。实行民主选举经营者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企业较快地复苏起来。可是,有的地方在职工选举出新厂长后,政府有关部门就什么都不管了。
上述问题,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努力予以解决。
河南郑州市郑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