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告别昨天——记全国机械部劳模曾昭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1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告别昨天
——记全国机械部劳模曾昭旗
冷慰怀
曾昭旗长得膀大腰圆,一捋袖子,胳膊上的肌肉一疙瘩一疙瘩的。他仗着自己体质好、力气大,摽着机床玩儿命似地一干就是9个春秋。前不久,这位30岁的共产党员、洛阳轴承集团公司的车工班长喜获机械部劳动模范称号,大步迈入了丰收的而立之年。
少年时的曾昭旗,不懂得应该怎样使用身上的力气,动不动就想“教训”别人。结果,他先是被自己的巴掌“扇”进了拘留所,继而又被自己的拳头“打”进了监狱。1986年8月,刑满释放的曾昭旗到洛轴小型分厂当了一名车工。想到每天要同铁屑、机油和噪音打交道,他怎么也打不起精神来。经过车间领导的耐心开导,曾昭旗总算使出了七八分劲儿来干活了——两个月后,他开始独立操作并超额30%完成了任务,生平第一次得到了“公家”的奖励,同时也第一次得到了一位姑娘的爱慕。
“质量信得过标兵”、“工时状元”、“先进生产者”,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朋友——恋人——妻子,一层又一层情感的加深,一层又一层责任的递进。在党组织的引导和父母、爱人的鼓励下,曾昭旗3年时间完成了6年的工作量,由一匹脱缰的野马变成了全分厂的先进典型。
看到曾昭旗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分厂党总支书记张树魁找他谈话,说:既然你写了入党申请书,就要努力做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特别要认真领会“先锋”二字的含义……曾昭旗明白书记的意思,自己身体里的“发条”不能总靠别人来“拧”!于是,这位当上了班长的“回头浪子”开始向“脱胎换骨”的崇高境界进发。
小曾不仅在短期内熟练地掌握了磨样板刀的技术,还攻克了调整机床的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公司高级工考核合格证书。他担任班长之后虽然不作全员工时考核,但洒落的汗水却比平日更多:上班早早地把全组的机床调整到最佳状态;中午让组员回家吃饭,自己却守着五六台机床忙得连汗都顾不上擦;别人下班走了,他还要打扫现场、查验产品、收拾料头、清除不安全的隐患。他诚恳待人,关心组里的每一位同志,有人生病请假他一顶就是几个班;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义务献血,抽完血第二天照常上班;外单位请他去作报告,他主动用休息时间补足生产工时;组里有人酗酒违纪,他用自身的惨痛教训耐心规劝……
肩上的担子使小曾日趋成熟。在全班同志的配合下,十几条心拧成了一股劲,4年中,班产量和产品合格率分别提高了80万件和7个百分点,废品率则下降了0.7%。1992年,曾昭旗在连续5年当选为公司先进生产者之后,又被全公司职工评为“十佳人物”,同时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1993年,小曾被转为正式党员,并荣获河南省洛阳市劳动模范称号;这次又跻身全国机械行业638名劳模之一。
我问曾昭旗:运动员一场马拉松跑完,往往累得站都站不起来,为啥你连续9年上台阶,干劲儿反而越来越足?小曾双手搓着油腻说:还是应了张树魁书记鼓励我的那句话——干劲靠心劲,心劲促干劲;发条天天拧,脚步永不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