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踏平坎坷成大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1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踏平坎坷成大道
季卫军
四月的江苏盐城,麦青柳绿桃花红。笔者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走访了一些当年高考落榜回家、如今致富成材的青年,记下了他们各自难忘的经历。
  求技路
农村高考落榜生,因家庭经济拮据,多数回家务农。面对冷嘲热讽,他们渴望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可“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
响水镇西元村王永清,因缺乏科学饲养技术,导致苗鸡“全军覆没”,当年损失四千元;建湖庆丰镇乔徐村鲁海兰,因缺甲鱼防病消毒技术,使大批甲鱼死亡;响水陈港镇新河村汪传标,因技术不精,培育的蔬菜苗高于一尺,第二天就晒成干苗,劳而无获。
面对失败,他们意识到科技是致富的法宝,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郊区步风镇前途村孙金中,吃了多次“闭门羹”,才听到了专家讲授的养鸡新技术。据介绍,小孙编制的蛋、肉鸡防病免疫程序得到畜牧专家的肯定;自行设计的封闭式禽舍结构,被《中国养禽》杂志采用发表。
  求富路
掌握了“科技”这把致富金钥匙,农村高考落榜生如虎添翼。他们凭借自身体力、智力优势,把稳市场脉搏,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几度春秋,他们用青春汗水,使河塘变成“聚宝盆”,荒滩长出“摇钱树”,庭院盛开“致富花”。
大丰潘丿乡沈平,瞄准千家万户“菜篮子”,采用科学技术,将生长后期青椒整枝复兴,进行蔬菜延迟栽培新技术;将白、青皮冬瓜杂交,培育出冬瓜早熟新品种,并取得冬瓜、西红柿套种成功,亩产值三千元。
不求一花独放,志在春色满园。有着高考落榜经历的农村青年,更能体验别人在逆境中渴望拉一把的感觉。当建湖庆丰镇乔徐村贫困户李元平脱贫无门、致富无路时,“养鳖状元”鲁海兰,主动送技上门,并借千元资金帮他搞起鱼鳖混养,还扶持新养殖户刘兰,帮她到外地购回甲鱼苗,当年创效益近万元。目前,小鲁与邻村陈道花又联手共同开发一个精养甲鱼池,预计仅此一项今年产值可达五至七万元。
  求学路
是金子总会闪光。许多高考落榜农村青年,在乡间小路上经过几年风吹雨打,终于成为农民心目中的“土专家”、“田秀才”。口袋鼓了,脑袋更想“充电”。他们通过函授、广播、面授形式,去圆曾经破碎的大学梦。
现年二十九岁、高考落榜的东台曹丿镇严墩村梅逊林,历经四年辛勤耕耘,不仅自己成了“养鸡大王”,还带动全村发展养鸡大户一百二十户,户平纯收入超千元,成为团省委表彰的“科技兴农带头人”。一九九二年,他被团市委推荐考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劳模班”,成了一位大学生。
为鼓励更多一线青年建功立业,国家教委《关于一九九二年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验招收先进模范青年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盐城市已有与梅逊林同性质录取的青年近三十名。这充分调动了高考落榜农村青年学技用技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梦想成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