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山西省阳城县修建防旱水窖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26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阳城县修建防旱水窖的经验
武文斌
山西省阳城县是一个多丘陵的地区,树林很少,水源缺乏,开渠打井都很困难,经常容易遭受旱灾。解放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领导农民兴修水利,向旱灾作斗争,从一九四二到一九五一年的十年中,全县修建了六千九百五十多个水窖(也叫旱井),农民利用这种水窖储蓄雨水,每遇春旱或秋旱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些雨水进行点种或润苗,好处很大。一九五二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防旱抗旱的指示后,中共阳城县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号召农民兴修水利,战胜旱灾,在全县普遍发动了打水窖运动。这年春天,全县打成水窖达三万二千多个。去年春季群众又自动打成一万二千多个。现在全县一百七十三个村,除十六个村不能打这种水窖外,总共打水窖四万四千五百九十多个。从晋城周村到阳城县城五十里路的两侧,几乎每块地边都有这种水窖。临涧村二百四十多户,每户平均就有三个这样的水窖。
这种水窖蓄水很多,对克服干旱,发展农业生产的作用很大。这种水窖建筑在地边或道路两侧,并有水道相通,蓄水也很方便。只要冬天有场大雪、春天或夏天有场大雨,就可灌满。该县最大的水窖,每个可蓄水三千担,一般的都能蓄三百担左右。经统计全县水窖的一次蓄水量约有一千一百八十五万四千多担。这些水如用在春旱点种上,按一亩玉茭三十担水计,可点种三十九万五千多亩,等于全县土地的百分之五十七,如果用在秋旱润苗上(水浇到苗根),在最旱的情况下,可保苗三十三万亩秋苗不致枯死。这些可以抗旱保苗的地按全县二十三万四千人口平均,每人可有一亩四分。修建这种水窖,用工少,投资小,而且坚固耐用。根据这个县的经验,修一个水窖只需用二百斤石灰,和二十五个左右的人工,修成后,每个水窖一般可用十多年。这个县横岭村一个蓄三千担水的大水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这个县在修建水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是和当地领导部门积极领导分不开的。一九五二年春,当地中共县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认真分析了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民已有的抗旱经验,发现水窖是当地一种比较成功的抗旱方法,就大力号召农民进行修建。在具体进行中,县委会一方面号召党团员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一方面组织干部深入农村领导这一运动。除了引导农民回忆一九四三年大旱时的痛苦情况外,并组织那些由于修建水窖获益的农民,用算账对比的方法,向邻家邻村宣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抗旱积极性,兴修水窖工作也就迅速地开展起来了。
其次是在发动群众修建水窖中,密切结合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从而解决了打井中劳力不足的困难;同时由于通过修建水窖也促使了互助合作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一九五二年在原有的互助合作运动的基础上,通过兴修水窖工作,全县组织起来的农户,占到总农户的百分之九十。
再次是在修建水窖中做好了技术传授工作,保证了水窖的质量。这个县由于及时组织了小型观摩会,交流了经验和技术,因而打成的水窖质量都很好。根据这个县的经验,修建水窖应该注意选好地址和糊牢窖壁窖底。小窖的地址要选择土质坚硬和能引来雨水的地方,这样才能避免渗漏坍塌,便于蓄水。水窖的窖壁窖底要用混合泥(用石灰掺沙土或白土和成)糊牢,以保持坚固不漏水;这里的糊泥方法是先在窖筒壁上钻些小窟窿,然后把泥用手抹上,这样可以把泥糊牢,不易脱落。泥的厚度,窖壁一寸,窖底四寸。糊泥后用泥板推平推匀,盖住窖口,过几日再用泥板压一、二次,这样就可以使打成的水窖坚固耐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