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非洲人民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5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人民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汪勤梅
50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中国的抗日战争和1935年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入侵拉开序幕的。非洲人民先在本土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利比亚、埃及、突尼斯顽强抗击德、意侵略者;继而,百万非洲战士在欧美盟军带领下,参加了在北非歼灭法西斯军队的历次重大战役;此后,数十万非洲战士又随盟军转战欧洲大陆,并有10余万非洲士兵被派往亚洲支援缅甸、马来亚等地的抗日战争。据初步估算,战争期间约有150万非洲人参军,成为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大利法西斯曾妄图夺取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控制红海南大门,在东地中海建立霸权。为此,于1935年10月悍然向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强大入侵者,埃塞俄比亚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全民投入保卫祖国的神圣战争。因力量对比悬殊,加之西方国家纵容侵略,意军占领全境,但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使30万意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941年,埃游击队配合盟军在东非的进攻,给法西斯以沉重的打击;4月,坚持6年战斗的埃塞俄比亚终于光复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年底,将入侵者全部逐出国土,赢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2年秋,蒙哥马利统率英第8集团军在埃及的阿拉曼地区大败法西斯军队,北非战场发生了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性变化。11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翌年初,全歼德、意军25万于突尼斯,北非战争胜利结束,德、意法西斯侵略者被赶出了非洲。在北非的历次重要战役中,非洲士兵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隶属英军的南非部队的两个师在对德国精锐的隆美尔兵团作战中,在攻占利比亚军港图卜鲁格的战役中,表现得异常英勇。以非洲战士为主组成的“战斗法国”的部队,参加了利比亚战役和解放突尼斯海军基地比塞大的战斗,他们坚守阵地,重创敌军,屡立战功。
北非战场的胜利,不仅挫伤了德、意军队的士气,增强了英美法联合作战的信心,还为盟军反攻南欧大陆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后方基地,为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1943年北非战斗结束后约有50万非洲士兵开往欧洲战场,转战各地。在意大利战役中,以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3个军为核心的“法国远征军团”,共击溃17个德国营,摧毁了德国在意大利中部的防御体系。30万非洲战士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他们为摧毁法国中部和南部的德军起了重要作用,在肃清巴黎郊区残余德军、光复巴黎战斗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非洲军人还参加了在德国境内的几次战役。
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非洲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埃塞俄比亚政府公布的数字,战争期间埃牺牲了约70万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为捍卫国家独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利比亚,“战斗法国”军队中的万名加蓬士兵,仅在同德国隆美尔兵团的一次战斗中,就有约50%的人阵亡。为解放意大利,战死的非洲人有三四万之多。此外,在欧洲战场献身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军人达16万余人。上万名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军人的遗骸安葬在缅甸和马来西亚等地。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曾说过:如果没有非洲和非洲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盟军要想取得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将更加困难,付出的代价将更大。
非洲人还为战争的胜利承担了沉重的军需劳役。在英军中有数十万非洲人随军从事后勤运输,修建军事工程。为配合盟军在北非作战,非洲民工修建了100多个机场和军事设施。1943年仅埃及就有20万人参加了机场、铁路、港口、公路的建设。此外,非洲人民还为盟军生产了大量的军火弹药和各种后勤补给品。南非生产了2000多辆装甲车及大量的大炮、发动机、飞机零配件和弹药等。尼日利亚、埃及建立了许多工厂,生产被服、军鞋、罐头食品、食用油、肥皂、纸烟等供应前线。
非洲人民还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1942年至1945年间,美国从比属刚果(今扎伊尔)进口战略资源的总值,比1936年至1938年间高19倍;同期,美国从非洲进口额年均增长2.3倍。1938年至1942年,非洲向英国提供的铬精矿石由17.2万吨增至32.8万吨;钢由30万吨增至53万吨。
非洲为战争胜利不仅在人力、物力上付出巨大牺牲,在经济方面也蒙受了重大损失。战前,西方财团迫使非洲生产它们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战时这些产品库存积压,殖民者乘机压低价格,掠夺更多的超额利润。例如,英国在加纳收购可可的价格只有战前的1/5;乌干达的棉花出口收入也因此减少1/2。英法两国每年强征数十万非洲人从事各种劳役,致使许多农田荒芜,粮食和牲畜大幅减产。殖民当局还巧立名目征收新税,如在乌干达、加纳、坦噶尼喀开始征所得税,在贝专纳(今博茨瓦纳)征收战时特别税。法国殖民者在法语地区向居民征收的直接税比战前增加了一倍多。此外,殖民当局还向居民摊派公债,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使物价不断上涨,致使非洲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比战前大大下降。
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给予了诚挚的同情、支持和声援。当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尤其是用毒气残杀无辜时,中国的新闻媒体纷纷予以揭露和严厉谴责;中国报刊报道埃塞俄比亚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消息,赞颂他们给世界弱小民族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发表了告埃塞俄比亚人民书,热情地颂扬埃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1938年在延安讲演时,坚决支持埃塞俄比亚人民正义斗争,坚信他们的斗争必胜。1942年11月当意德法西斯军队被彻底赶出非洲大陆的消息传到延安时,《解放日报》发表文章热烈祝贺,高度评价了这一胜利的重要意义。
人们相信,当前,中非人民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以及谋求经济发展的斗争中,将永远相互同情和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