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依靠科技推进二次创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第一把手抓好第一生产力

  依靠科技推进二次创业
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陈文宪
我们温州市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密切结合实际,在1991年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并分别组织制订和实施了《科技发展纲要》,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一、牢固树立依法推进科技进步的观念,切实建立起“科教兴市”的运行机制。为了使“科教兴市”工作不因领导人的更换或工作重心的转移而搁浅,我们采取专家论证方案,市委研究决策,政府制定文件,人大审议批准的办法来提高实施力度和监督力度。为确保科技发展纲要落到实处,我们还把科技进步的各类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中去,以保证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企业技术进步运行机制为重点,包含政策法规引导机制、宏观调控机制、组织受理机制、技术开发创新机制、社会服务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和科技发展机制。
二、围绕重点,突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首先是围绕搞好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促进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服务。近几年来我们在科技计划安排和科技投入上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技术开发力度,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1994年全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00项,计划投资总额18.7亿元,增长29.3%。完成投资额10.11亿元。为了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我们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成立科技开发机构,以优惠条件,鼓励全民开发型科研机构成建制地或以联合体形式进入企业集团,成为集团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部和新技术供应部。同时政府各部门以各种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开发新产品的资金,支持这类企业开发机构承担对企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技术开发研究。
其次是围绕质量立市,为提高温州产品质量创立温州名牌服务。我们根据温州质量现状和实际,决定用3年、5年、8年3个阶段时间,使温州的主要产品质量分别达到省内平均水平、国内先进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通过努力,温州产品的质量形象已大为改观,1994年度创省名牌产品6种、市名牌36种、市优秀产品110种。
再次是围绕农业发展战略,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服务。温州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山海资源,开发“名特优”产品。市财政专项安排100万元,设立了农技推广奖励基金,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重点选育了水稻优良新品种,研究推广了海水人工养殖羊栖菜、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在贫困山区发展庭院经济,建立特色果品、珍稀动物养殖基地。我市非金属资源丰富,尤其是明矾石储量达2.2亿吨,素有“世界矾都”之称。为开发明矾石资源,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准备建设年产2.4万吨的钾肥厂,生产优质硫酸钾化肥支援农业生产。
实施“科教兴市”和《科技发展纲要》4年来,全市取得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704项,并在生产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据计划内工业技术开发项目成果统计,物化率均在80%以上,4年新增产值5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1994年工业计划内开发性项目投入增益比达到1∶4。
三、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第二次创业”。1994年,我们提出了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按照现代化都市建设要求,争取成为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开发两大基地:一是以明矾石综合利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重化工业基地;二是以对台贸易和引进台资为主要内容的对台经济技术交流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