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为“’95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19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为“’95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而作
“向管理要效益!”——响亮而正确的口号。
向怎样的管理要效益?当然是向科学的管理要效益。
那么,怎样才是科学的管理?这恰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95经济效益纵深行”的主题就是强化企业管理。今天本报发表的《“春兰之谜”试解》这篇报道,就是侧重从这样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企业经营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为搞好国有企业,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调整政策。这是改革开放初期采取的办法,主要是政府行为。现在,再靠放权让利等政策调整来搞好企业,潜力已经不大。二是转换机制。机制是企业运行的基础,企业的微观机制如何,对宏观调控和宏观效益都有重大影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方向的“转机”工作必须抓紧进行。这项工作是长期的、复杂的,需要积极地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但对企业来说,机制转换了,自主经营了,自负盈亏了,也还有负盈和负亏的两种可能性。三是企业管理。这项工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里。在目前,它可以争取在现有环境下获得最大的效益,以支持改革和发展;长远看,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避亏争盈、获取不断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
必须把企业管理放在重要地位,给予充分重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抓紧机制转换,都不能代替企业“练好内功”。企业是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实体单位,是现代社会产生财富的主要源泉,本身就是一个不停运转的有机的大系统。虽然因企业不同,其系统的复杂程度会有所不同,但任何企业要想使自己正常、健康、生机勃勃地运转和发展,都必须使自己这个系统在科学的严格的组织和规范下运作,这就是管理。无论宏观条件如何,最终决定企业面貌的,还是企业自身的管理。同样条件下,企业的状况千差万别,同一个企业由于管理的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境况,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或许有人认为,加强企业管理是“老生常谈”。其实,“老生常谈”的东西往往是基本的和基础的东西。况且这个“老生常谈”目前仍有很强的针对性。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有相当的企业放松了企业管理,所谓“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等等现象比较普遍,内部管理水平不仅没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一些企业在人事管理、劳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而财物管理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尤为薄弱。不改变这种状况,大量的经济效益就从我们的指间悄悄地流失掉了。
现在还有一种误解,认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盯住市场就行了。不错,今天企业确实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市场。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决胜在市场。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又是通过企业管理形成的。所以,企业管理又是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在新的形势面前,每一个企业都必须以强化管理去适应市场,决不是相反。对这一点,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还要在观念上有所更新。过去习惯把“内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同义语。这是历史形成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确实主要是企业内部的事。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搞活企业,政府做了不少政策性的调整。于是,便有一些企业把希望主要放在向政府“要政策”上。针对这种思想,我们说,不要老是眼睛向上、向外,而应该加强自己的内部管理。但随着企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企业管理的内涵和实质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企业管理再也不是纯内部的事情,而成为与市场密不可分的思考和操作。结合市场,改进管理,便成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
把企业管理和市场结合起来,就要明确,企业管理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正像培养运动员一样,所有的训练和对运动员的要求,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增强他的在赛场上的竞技能力。或者说,运动员在竞技场上的表现,又是对运动员管理和训练成绩的检验。市场竞争能力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决策和操作:产品战略、质量战略、管理战略、科技战略、营销战略、名牌战略、投资战略、人才战略等。竞争能力如何,又主要表现在3个“率”上: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市场占有率。而名牌,则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
把企业管理和市场结合起来,就要自觉地把企业管理提高到资本运营的高度来认识和操作。像春兰等这样的经营得好的大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到这样的层次。他们的经验说明,资本在其运营过程中,呈现为多种形态,如产品形态、资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等。在市场经济中娴熟运作的企业家,特别是大企业的领导者,总是能够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宏观环境的具体情况,把各种形态的资本有机地结合运用起来,以争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并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实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企业,它们的产品曾经畅销一时。但我们也看到,其中也有相当一批企业,在“红”极一时之后,很快又“轰然倒塌”。“流星”多,“恒星”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原来那种投资和经营方法,使国有资产“钱到地头死”,难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作有效的资产流动。我们提出把企业管理提高到资本运营的高度,实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作用,并构筑发挥这种作用的微观基础。
为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贯彻执行改革、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的方针和分类指导的原则。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搞活国有资产,提高经济效益,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除单个企业外,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操作。例如已经报道过的德阳市的经验,就是在全市范围内,以恰当的方法,进行了资产的改组。有的企业集团的发展,实际上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而这个层次上的操作,也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观念上的更新,要求和市场相衔接的企业管理运作。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资本运营的层次,从总体上搞活国有资产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把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个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努力学习,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更新我们的观念,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一批企业兴起来,有些企业“倒”下去,是符合规律的现象。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要达到单个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不断增强、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目的。近几年来崛起的一些大企业,春兰只是其中一个,已经为我们带了好头,创造了一些可贵的经验。让我们在继续抓紧机制转换的同时,通过改革实现企业管理上的一大进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