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赤心报国的壮歌——记二炮某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黄炳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0
第1版(要闻)
专栏:

  赤心报国的壮歌
——记二炮某研究所原副总工程师黄炳华
陈德春张家军孙继炼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长城”工程建筑上,镌刻着一位优秀科技干部的名字——黄炳华。
为了保卫伟大祖国安全,这位解放军二炮某研究所专家组组长、原副总工程师,在我国屈指可数的国防工程防护专家,30多年来参加组织了一系列导弹阵地工程的论证、勘察和设计,全身心地构筑新的“长城”,最后身患沉疴,病倒在新建的阵地旁。他倾尽全力,谱写出新时期知识分子科技报国的壮丽篇章。
万难不辞担大任
70年代的最后一个冬天,战略导弹部队构筑“长城”工程的计划,得到了中央的批准,黄炳华被指定为工程结构设计的负责人。刚刚步入40岁的黄炳华,勇敢地担负起这历史的重任。
“长城”系统工程维系着共和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安危。黄炳华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的地形勘察调研,和设计组的同志很快向二炮和解放军总部提交了一个全新的工程建设改革设计方案。新方案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满足作战使用的技术条件,都比以往工程建设有很大改进。随着一阵阵隆隆开山炮的轰鸣,工程建设新方案进入施工阶段。作为结构总设计的黄炳华,白天头戴安全帽,身着施工装,在工地上指挥官兵们打眼放炮。夜晚又在简易工棚里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其对策。数月的艰辛换来丰硕的回报。一个新型宏伟的导弹发射阵地,在神州大地崛起了。
当这项设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工程设计银质奖的喜讯传来之时,黄炳华又开始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他要对设计方案作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缩短建设周期。
8月的江南,暑热难当。山野里,荆棘丛生,蛇蝎出没,蚊蝇肆虐。黄炳华在热气腾腾的深山里攀上爬下,渴了掬一捧山溪水喝,饿了顺手采点野果充饥。
一个多月的“野人”生活,丰富了黄炳华的设计思想,也为他实施新的设计改革提供了依据。一个科研和实用价值都很高的“改进型工程设计方案”,在不眠之夜诞生了。新方案实施后,不仅每项工程可为国家节省上百万元的投资,工期也比原方案缩短。为整个“长城”工程建设提前完工赢得了时间。这个方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久,一个在新地质条件下建造“长城”工程的施工方案又在黄炳华头脑中酝酿成熟。丰富发展了多种地质构造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方法,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不断否定和超越自己,不断攀登新的科研高峰,不断创造工程史上的奇迹。10多年间,身为二炮某研究所专家组组长、副总工程师的黄炳华,参与主持了“长城”系统工程的所有设计工作,取得10多项工程建设重大科研成果,其中有7项获得国家军队科技成果奖。仅他组织完成的大型洞库工程优化设计一项,就为国家节省经费3200多万元。
播科技火种解施工难题
黄炳华作为“长城”工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强烈地意识到:要高标准地完成好国防工程,光有好的设计方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用当代科学技术知识把施工官兵的头脑武装起来。
隆冬,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在简陋茅草棚里,黄炳华身裹棉大衣,为连队士兵讲授工程力学。
盛夏,潮湿的地下坑道里硝烟未净,黄炳华向年轻战士传授工程爆破知识。
80年代中期,喷锚支护、机械化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在一些发达国家工程建设上陆续推广使用。黄炳华搜集资料,编成通俗易懂的辅导材料,利用下部队的机会四处宣讲。
黄炳华走了一山又一山,讲了一处又一处,足迹印满每个施工点。在二炮施工部队,提起黄炳华,没有人不熟悉。部队施工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官兵们常常脱口而出:“找黄总!”
那是1991年夏天,某团工地因岩层风化严重,塌方不止。施工单位用尽各种技术,仍于事无补。
消息传到北京,已是晚上9点,正生病的黄炳华没有片刻犹豫,连夜买张站台票登上了列车,第二天下午便风尘仆仆地赶到施工现场。
连续两天,黄炳华数入“虎穴”,对施工地段的岩石构成和石质分布有了更详尽的了解。他挑灯夜战,很快拿出了治理方案,并向官兵们讲授新方案,布置了严密细致的施工措施。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塌方终于被控制住。
争夺生命的分分秒秒
1992年4月的一天,黄炳华忍着腹痛登上列车,赶往某施工现场,紧急处置罕见的山体滑坡。火车到站时,黄炳华已无法站立,被部队接站的同志径直送进了医院。经检查,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已经化脓,再晚一步就有穿孔的危险。
医生护士做好了术前准备,黄炳华却再三央求医生:“再等一个小时行吗?施工现场的山体滑坡比我这病更危险哪,我必须先开个会,拿出个治理方案。”主刀医生不得不含泪点头同意,但叮嘱他千万要短要快。
这是一个特殊的工程抢险技术分析会。蜷曲在手术车上的黄炳华用手死死压住下腹,艰难地口授了抢险方案和注意事项,他才上了手术台,术后第二天,黄炳华又在病床上修正抢险方案。
滑坡止住了,阵地保住了。可黄炳华却因术后休息不好,落下了后遗症。
也许是常年在粉尘扑面的地下坑道里钻来钻去,也许是阑尾手术伤了元气,总之,手术后不久黄炳华常常干咳不止。然而,他下施工现场的次数更勤、时间更长了。最近两年,他每年下部队都在十多次以上,每年有近一半时间呆在阵地上。
去年10月,二炮在某部举行生活保障装备系统配套演练。此时黄炳华肺部的疼痛已向全身蔓延。可为了验证自己亲手设计的工程是否经得起未来实战的考验,他强打精神找领导恳求说:“演练最能检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关键时刻,还是叫我去吧。”
领导无法拒绝这样一颗赤诚的心,他们从老黄的目光中,看到了生命燃烧的熊熊火焰。
这次演习共进行了7天。黄炳华天天靠药物维持,以锹把作支撑,走遍了阵地的每一个角落,他兜里的那个本子记满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数据。
当演习取得巨大成功,黄炳华向演习指挥部提供完最后数据后,他倒下了。
回到北京,黄炳华被送进医院,确诊是患了晚期肺癌,已经大面积扩散。
黄炳华患病后,二炮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多次到医院看望,提出要全力抢救、治疗。目前,黄炳华的病情已得到控制,逐渐好转。
为了战略导弹阵地的现代化建设,为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黄炳华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当代知识分子赤心报国的壮歌。(附图片)
图为黄炳华近影。 冯根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