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梅花鹿传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0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梅花鹿传奇
本报记者汪波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写道:“鹿茸能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益气强志。”
鹿,民间视为凤之姊妹龙之兄弟。相传松花江畔的双阳县是块风水宝地,所以玉帝便把犯了天规的鹿仙发配到双阳境内的盘古屯,从那以后,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的双阳山上开始有了鹿群出没。
据《双阳县志》记载:150年前,盘古屯有人筑起栅栏圈养梅花鹿。如今,古老破旧的栅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幢幢鳞次栉比的红砖鹿舍。
说起鹿,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特产学院经济动物专业的韩坤有说不完的话。
大学毕业30年了,韩坤就在这甩湾子小屯养育着这些天上来客。他采取单公小群配种,长期进行大群闭锁繁育,选种选配,经过20多年的纯繁育成,使“神鹿”又增添了一个新伙伴——双阳梅花鹿。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培育出的鹿科动物的定型品种,韩坤因此获得了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他任场长的双阳县国营第三鹿场由此成了全国唯一的种鹿场。
双阳县现有5家国营鹿场,35家集体鹿场,个体养鹿更是遍布全县16个乡镇、87个村、250个自然屯,3600个农户的家中响起了神鹿之声。双阳梅花鹿名扬八方,其存栏数、产茸总量、单产、出口创汇、优质品率等5项指标,均居全国之首。4月6日,从北京又传来佳音,在“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已有4.6万头鹿的双阳被评为梅花鹿之乡。
“要想富,快养鹿”。天时、地利、人和,双阳人抓住了“天赐良机”。
“嘀——”一声长鸣,汽车停在了双阳县鹿乡镇一栋别墅似的小楼前。这是农民侯玉田的家。
60岁的老侯病了,正躺在床上打吊瓶呢。
“对不起了,倒着唠吧,”床上的老侯没有一点先前农民那种拘谨的样子。了解老侯的人说,上至省长,下到乡长,大报小报,带电带影的记者们,来鹿乡镇,都要到这小别墅里来,老侯不以为奇。
鹿改变了老侯一家的形象。400平方米的小楼里,摆放着彩电、冰箱,家里还买了汽车,谁要用,说开就开走。他把儿子侯鼎送到三鹿场韩坤那学技术,这叫“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嘛。今天,儿子已学成,在养鹿上超过了父亲,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致富突击手。女儿出嫁,老侯陪送了13头鹿,把女儿婆婆家乐得一蹦老高,娶媳妇当天就成了养鹿户,女儿在婆家简直成了公主。
鹿乡镇已今非昔比。砖瓦房,小楼房,柏油路,汽车忙,新郎新娘伴鹿旁……
“养鹿赚得钱多吧?”“不多,不多。”回答者笑了。不知是真的不多,还是不愿说多。说不说,记者的心中已有数,昔日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元,今天已到3000多元。家有存款30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全镇有250多户。
记者在全国劳动模范、养鹿大王刘长生的家,对“养鹿致富”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刘长生今年50岁,是鹿乡镇一名农民党员。
“说起我养鹿致富还得从1983年谈起。那时分鹿到户,是赔是赚,政策变不变,群众心里没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不管怎样难,可总得有人领个头吧。我想,咱是党员,就为群众这致富的路。这样我就第一个从外地买进了鹿。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作为党员,我甘愿做铺路石。从1983年到现在,我义务为群众买鹿,去过10多个省市,行程近万里。对于想养鹿而又缺少资金的村民,我没有看笑话,一年中就无息借出资金6万多元,扶持困难户养鹿。看到群众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我就出钱打了一眼公用水井。扩建镇中心小学,我赞助5000元。我还给自己立下个规矩,我的鹿茸要全部卖给国家。几年来,仅卖鹿茸一项我就少收入8万多元。我想,是党员就应真心实意地想着国家和群众。金钱如粪土,党格值千金啊!”
养鹿致富让人欣喜,刘长生的话让人深思。
走过双鹿亭,绕过鹿鸣园,遥望鹿鸣山庄那天然的鹿场,百里的双阳河畔不时地传来“呦呦”的鹿鸣,继续讲述着梅花鹿的故事……(附图片)
双阳梅花鹿是世界首例由人工培育的定型品种。 王艳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