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从徽商说“儒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从徽商说“儒商”
谷长春
读《从“儒商”说徽商》(见四月十三日“人民论坛”)一文,深受启示,遂生狗尾续貂之念。
“儒商”作为褒词,时下颇为流行,但似乎尚无准确“界说”。知识分子“下海”就是儒商么?大概未必。曾闻有以“儒商”夸耀于人前者而“触礁商海”,或为法律所不容而身陷囹圄。可见,儒商并不以自诩为凭,当有客观标准,因以区别于奸商或其他什么“商”。
徽商历史上亦称徽帮。按《从》文说法,它在鼎盛的三百年间形成了“徽商精神”,其中至少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重商德”,“二是重视文化建设”,而且这种精神“并没有因徽商的衰落而泯灭”,在当代人身上“当年的徽商精神仍在继续得到发扬”。如此说来,现在的儒商理应具有徽商精神,并适应时代之要求有所超越才是。
有人说,儒商现象是“士”的分流,有道理。“学以居位曰士”。由于“四民之首”的等级观念和轻商思想影响,过去“士”是不屑于“从商”的。如果说当年徽商“义利相通”的“商儒结合”,“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那么,今天“士”的分流,并得到社会认同,当然是新的历史“一大进步”的表现。当今之“儒”包括各门类各学科的知识分子,当今之“商”涵盖一、二、三产业,建设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广大知识分子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下海”分流出现儒商,只是其中一部分直接去从事经济工作而已。
“儒商”之被“抬举”、推崇、褒扬,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对儒商的期望;作为儒商自身,应不辜负众望,而当有高尚的自我追求。比如“重视文化建设”,个人有“儒雅”的兴趣爱好、“文人”的气质风度固然好,赞助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更为可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有经济发展目标,而且有人文价值标准。现时代,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已成世界趋势,凝结在商品中的科技与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经济工作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存在森严的界限。“儒商”是否要思考一下怎样把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呢。
至于“重商德”,在当前经济领域存在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钱权交易、不择手段牟取暴利等危害社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就更有现实针对性。儒商的“义利相通”,似不应理解为单纯以“发财”的物欲为“下海”的动机,其中应包含社会责任感与成就感,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因而必然维护市场行为的正义,重商德,决不干损人利己“缺德”事。一位当今儒商把“以德正己,以才称职,以义取利,以绩服人”引为座右铭,有人为其补充“以痴敬业,以仁聚贤,以能经营,以法护义”四句。这大概与“徽商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吧。不可否认,在新旧体制转轨、经济活动尚不规范的时期,既“重商德”又获得成功是有难处的。但,唯其难才显示出“儒商”与“奸”字不沾边,才得到人们的赞许和尊敬。有个说法叫“企业家的人格力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信然。
再言之,“儒商”似不应以所有制来划分而单指私营企业家,也不见得必以学历来界定。它应是企业家中佼佼者的美称。未分流的“士”不因有人“下海”发财而失其“崇高”,分流出去的“士”也并不“低下”,而知识分子重名节、讲良智的人文精神则是应一以贯之的。若“下海”,就做个儒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