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科教兴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2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科教兴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今天在本报发表。《决定》全面总结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中央发布这个《决定》,非常必要,意义重大。
《决定》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发布和贯彻这个《决定》,目的是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真正变成国家发展战略,使科技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决定》提出的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这一转移的进一步深化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必将促使我国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科教兴国,抓住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科教用以兴国,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作用,才能实现科教工作者报国为民的宏愿;兴国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真正找到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科教兴国的提出,将像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样振奋人心,载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册。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精髓,是科教兴国战略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建设正逐步向着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转移。我们要努力落实《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体制、机制及观念等方面克服阻碍科技加速发展的不利因素,进一步释放科技的伟力,迎接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严峻挑战,加速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使科教兴国的战略落到实处,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场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决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以相当的篇幅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论述和规定。《决定》提出,今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调整科技系统的结构,分流人才。要真正从体制上解决科研机构重复设置、力量分散、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状况,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力量,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在全社会形成各类科技力量合理配置,科学分工,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科技进步体系。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必须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培养优秀科学技术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培养科技人才,教育是基础。要认真贯彻《决定》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教育为本,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及其他各类教育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后备力量。要注重从工人、农民中培养科技人才及各类专业技术能手,重视妇女和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
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保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结构,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要继续拓宽科技融资渠道,大幅度增加科技贷款规模,积极吸收海内外资金支持科技事业。对科技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继续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在本世纪末要实现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的目标。
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完成科教兴国的艰巨任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带头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我们相信,在《决定》的精神鼓舞下,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一定会化为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一个新的科技进步的热潮一定会在中华大地沛然兴起,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发展的巨大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