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警世甲午醒世亦甲午——电视纪实片《警世甲午》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0
第7版(副刊)
专栏:新作点评

  警世甲午醒世亦甲午
——电视纪实片《警世甲午》观后
张海鹏
由中央电视台、威海电视台录制,李虹、李鹏俊编导的电视历史纪实片《警世甲午》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地方台30分钟栏目内播放。我看过以后很有感触。
刚刚过去的4月17日,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使我们特别回忆起百年前国家所遭受的耻辱,特别深切地感受到面对强邻日本的侵略,清廷颟顸腐败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
电视历史纪实片《警世甲午》正是着眼于百年前近代中国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了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录制的。该片除了发挥电视片的长处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编导者不仅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还实地访问了日本侵略军旅顺大屠杀的现场,通过采访旅顺博物馆和凭吊埋葬遗骨的万忠墓,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残酷和惨无人道。日军不仅在1937年12月有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且在此前40多年就发生了旅顺大屠杀的暴行,2万旅顺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下。镜头还对准了威海卫战场故地,采访了设在昔日北洋海军公所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又采访了清华大学学生为纪念甲午战争百年举办的图片展览,使观众看到了甲午战争在川流不息的参观者和今日大学生心中的地位。所谓警世,所谓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正是通过今天的青年一代对甲午战争的理解,看到它的意义的。
其次,编导者访问了许多学者、专家,由这些教授们面对观众,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甲午战争的历史过程,比较中日两国最高统治者对甲午战争的态度,分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用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清朝统治者腐败、落后及战争指导上的消极避战方针,是中国失败的内在根据。学者们的精辟议论充贯其间,为这两集电视历史纪实片平添了许多生气,也使它具有了权威性。
此外,编导者并不是只把眼睛盯着甲午战争,而是通过甲午战争及中国的失败,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侵略的事实,由此推动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觉醒。可以说,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都因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而有不同程度的觉醒。电视片介绍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894年11月因受甲午战争刺激,宣布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喊出“恢复中华”的口号,以后发展到以武装斗争推翻清朝统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获悉马关签约、割地赔款后,立即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并由此展开戊戌维新运动,呼吁清廷改革政治制度;北方农民则懔于帝国主义侵略,发动了原始形式的以反帝爱国为主旨的义和团运动。中国各阶层的民族觉醒,汇成了一股力量,导致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导致了清朝廷的垮台。这些分析,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看了这部电视片,能使观众认识到,“警世甲午、醒世亦甲午”的道理。
甲午战争已经过去了100年,也是台湾割让100年。今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也是台湾回归祖国怀抱50周年。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回顾历史,利用这些历史事件教育人民,是极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