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市场经济和群众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3
第9版(理论)
专栏:

  市场经济和群众路线
齐乃贵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运用于革命实践,创造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成为我们党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一切成就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正确认识党的群众路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将群众路线有效地运用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我们党所面临的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亟待认识的理论问题。

一切为了群众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贫穷落后的国情,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冲破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羁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我国抉择了一条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四大又根据小平同志关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指示精神,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在于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尽快昌盛起来,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立场是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出发点。
一切依靠群众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创造历史的主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结果。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只是把群众的创造加以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制订出政策,再用以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
依靠群众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实质和文化意蕴,是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利益驱动经济,它把生产目标同个人利益有效地挂起钩来,激励企业和劳动者进行生产并尽力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驱动整个经济运行的根本动力是来自无数企业和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它可以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从对政府的过分依赖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市场,并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这就要求党在领导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群众,贯彻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法。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它不仅注重决策的时效性,更注重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规范性。一旦决策失误,必将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这个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作为基层感受并不明显。因为一切生产计划由上级下达,生产任务按计划安排;产品统购包销,原材料统一调拨,劳动力、资金统一安排。只要上级计划已定,层层往下贯彻执行即可。企业、个人都没有竞争的压力,也无决策的主动权。而市场经济则不同,每个生产单位和生产者都是利益主体,每个地区和部门也都在国家总的宏观调控指导下,自主安排自己的生产销售任务和指标,因此,依靠群众、科学决策就显得至关重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包含着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对基层情况调查与思考的积累,绝不是一个无限期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过程。一般是调研在先,决策在后。只有领导者平时十分注意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保证决策快速有效而比较正确,符合客观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是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新课题。
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是最大的脱离群众。国家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执政党要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发展经济,使人民尽快富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1)充分运用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当前,我们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低下,职工收入不平衡、不稳定;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比较效益下降。以上问题的解决,必须遵循人民群众的意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打破城乡和地域界限,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形成统一大市场,使工农业经济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2)增强紧迫感,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努力缩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间,以减少体制转换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通过改革,使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方面的优越性,并且得到更多、更快、更明显的利益。(3)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和杜绝经济领域的混乱现象,以更好地体现为了人民搞市场,发展市场为人民的指导思想。
反腐倡廉,取信于民。腐败现象一是害民,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关系,削弱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毁政,腐败现象一旦侵蚀到党和政府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既影响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又使党和政府部门难以承担管理和调控社会的职能,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三是破坏市场有序化运转和公平竞争。市场经济是有序经济,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必然会引起市场混乱。可见,腐败现象败坏党风、政风和民风,影响民心的向背,与党的群众路线是背道而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若不正确区分与把握,就很容易使等价交换原则侵蚀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权力商品化问题,造成经济运行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改革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依靠群众,强化监督,健全法制。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如“米袋子”、“菜篮子”等方面的事情,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应当把它作为大事管住管好。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教育群众,领导群众。正确处理好上述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一环。
当前,就发展市场经济来讲,教育群众的重点应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正确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做到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不断增加个人收入,又不能忘记国家和集体,更不能做出一些危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事情;正确理解先富和后富、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民意识,树立全局观念。②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游泳的本领。应当说,思想守旧、害怕和憎恶市场经济的人越来越少;但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系统了解,想致富无门路的却大有人在。因此,应采取切实措施,使广大群众尽快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增强驾驭市场的本领。③健全法制,学法普法。只有健全的法制,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因此,进行法制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把政府和群众行为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当前,应加快立法步伐,加强普法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广大群众依法生产经营。
既同群众打成一片,又领导群众,是正确处理党群关系的基本准则。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需要居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通过正确的决策,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选拔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等工作,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决策和决策的执行,要坚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方法与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实际上是一个广泛发扬人民民主的过程,它要求领导机关、领导者把代表不同方面群众的意愿、主张,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收集起来,作为决策的依据。这一过程,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深入群众,遇事多同群众商量,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到群众中去”,就是把形成的决策,通过宣传、落实,变为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