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塞上春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3
第10版(文学作品)
专栏:

  塞上春色
尚文达包小翔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的。洪波奔涌,鼓荡起新时代的最强音。与之相呼应的边疆内陆改革,经过艰难炽烈的长期跋涉,也以不甘人后的奋勇,汹涌澎湃地卷起一个又一个潮头。
地处祖国塞外的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便是其中的潮头之一。元宝山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区。短短几年时间,便由原来的小兄弟跃居全市12个旗县的老大。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前三名,跻身于全国乡镇企业200强行列。
高楼接天,商贾云集。数百家中外客商投资的企业云集其间,像滚雪球一样带动着建筑业、商业、饮食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的勃兴。一座文明、整洁、繁荣昌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草原大地上巍然崛起。
驱逐了昨天的荒凉,告别了往昔的贫困。如火的激情催动着北国浓烈的春意,沸腾的生活击扬起激越的时代风涛。她那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大潮呼唤着“弄潮儿”。
元宝的巨变来自大胆的决策。1990年2月,吴香馥就任中共元宝山区委书记。那时,元宝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经过几年的开基创业艰苦奋斗,在一片不毛的荒沙滩上,元宝山人创建了一座风光秀丽、环境怡人的塞外小城。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政府驻地云杉路及周围的工矿企业越来越暴露出它交通闭塞造血能力差的先天不足。这儿四周群山环抱,地方僻偏,交通不畅。一些外商来此考察,一看环境,便摇头走了。而离云杉路50公里的平庄镇,却是一片开阔的小平原,那儿是内蒙古、赤峰市的南大门,是蒙、辽、冀三省交界地带,沈赤、京通铁路纵横全境,南可通北京,东可通大连,历史上便是蒙、辽、冀三省物资集散地。两条高等级干线公路连接关内外腹地。平庄镇周围还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20亿吨,石油储量超亿吨。全国500家大型企业,境内就有两家。吴香馥和区委其他领导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考察,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决定走出山区,把区址和经济建设重心迁往地势开阔的平庄镇。这一举措,需要很大的胆量,也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不仅人力物力投入巨大,而且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稍有差错,就很难收拾局面。有人说:元宝山区经济发展在内蒙古不算落后,何必还如此兴师动众呢?的确,应该感谢前任领导班子,他们一边开基创业一边发展乡镇企业,元宝山的综合经济实力已有了长足发展。区委政府一班人满可以按部就班地工作,弄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却不允许吴香馥有这种“稍富即安”的农民意识。她看到元宝山区的巨大潜力,更看到了她壮丽的未来。
决不做井底之蛙,决不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已经把人们卷入激烈的经济竞争之中。地方要发展,地区要繁荣,就必须抢占发展经济的制高点。元宝山人要有战略眼光,决不应盯在本地区的老大上,而要在自治区和全国的大背景上考虑问题,把元宝山区巨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直逼沿海的发展态势,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缩小南北差距的路子。
作为具有现代眼光的领导者,吴香馥和党政一班人决不仅仅为了搬迁而搬迁,而是搬迁与开发相结合,同步进行,相互促进。把平庄建设成为既是元宝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高度发达的商贸中心的塞外新城。吴香馥亲率几大班子成员赴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研究。归来后,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区委区政府确立了依托旧城开发,一二三产业综合开发,城乡联动的开发原则。他们从改造旧城起步,滚动开发新区,路水电热配套建设,边建设边招商,做到改造一块,配套一块,开发一块,收效一块,不搞大而洋,走自己的路。
平庄镇地处矿区,工农杂居混乱不堪的局面已有久远的历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原有城市基础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开发建设的需要,为了给国内外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区政府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城市道路改造、排水、供热、通讯、电力增容、城市公用设施以及城区美化、绿化等工程项目。
轰隆隆的推土机、压路机和铿锵有力的打桩机构成了大建设大开发的多重交响乐。“解放路”、“园林路”等7条主要街道新建改扩了,12880米的供排水管网工程完工了,供热负荷30万平方米的供热网络系统工程建成了,16000门程控电话开通了。
人的贫困主要是精神的贫困,地区间的差距说到底是观念的差距。生命的力量,来自创造的渴望。那无声的号角使人热血沸腾,每个人都在共同的事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一旦承受了使命,整日同事业相伴,生命之河便一改往日的沉重和抑郁,激越如峡江流水呼啸着奔腾向前。崇高的目标,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内蒙古自治区最豪华、最宏大的园林式仿古与现代相结合的群体建筑——平庄开发区农民新村,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1992年9月10日,一期工程全部竣工,动迁的农户,已欢天喜地地搬进新居。那漂亮的格局,独特的设计,成为平庄镇的一景,吸引了大批的参观、旅游、考察者,令人耳目一新。占地128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可容纳行、坐商5000户的集商贸、餐饮、旅游、宾馆、饭店、娱乐于一体的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多元化、仿古式商业新城——平庄商城,也已开业。日交易额突破25万元。已成为周围三省八县40多个乡镇近百万人口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贸易中心。
1993年12月10日,元宝山区政府迁址平庄,从而结束了元宝山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分割的历史。尤其值得自豪的是,完成这一巨大的功在当代利泽子孙的战略性系统工程,元宝山人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比自治区的要求整整提前一年,并且没伸手向国家要一分钱。
放眼今日平庄,绿树掩映的东方红大街横贯东西,润达购物中心、大世界商厦、宝山宾馆等商贸服务大楼鳞次栉比,高高耸立的电讯微波塔沟通着与外部世界的信息,自治区最大的仿古商城,每天吸引着八方商贾。
每一步攀登都异常艰辛,每一次冲击都充满风险——而完成每一次拓展,又必然跃上一个新的高度,饱览无限风光,领略创造人生的壮美!
就这样,元宝山人怀着自己的梦想,展开了奋飞的双翼。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畅通的道路输送着大地的血液,优越的投资环境引来八方宾朋。元宝山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1992年10月6日,合资企业“内蒙古高钲针织品有限公司”举行签字仪式,拉响了海内外客商投资元宝山区的第一声汽笛。
与香港信昌实业有限公司合资的前昌制衣织带有限公司、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的华龙食品加工厂、与香港国际装修公司合资的平港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赤峰第一制酒厂平庄分厂、平庄铝浆厂、平庄羊绒衫厂等项目纷纷上马。
截止到现在,来自美国、日本、泰国、比利时、韩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地区和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大中城市的客商达15000人次,新增各类工商业项目1665个,注册资金7.5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成就,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极为突出的。
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吴香馥一班人一直在琢磨地方工业上规模上档次的问题,酝酿着振兴全区经济的大举措。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提出了“思想行动一盘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产业结构一条龙”的“三一”战略。抓住中外客商大举投资的契机,一场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攻方向的总体战打响了。
888平方公里的热土犹如一座大舞台,创业者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酣畅淋漓地施展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唱出了一曲曲令人赏心悦目的创业歌。
建昌营村短短几年时间发展了17家集体企业。还投巨资与黑龙江省水利五处在海南建起了金鹏房地产开发公司。与内蒙古新城宾馆在深圳组建了内蒙古实业开发公司。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多行业并举的企业集团。与平庄毗邻的前进村种养加工三业并举,工农业产值超亿元。被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誉为“小康村”。建昌营镇在镇党委书记王文国,镇长孟庆祥的带领下,迅猛发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在自治区名列前茅。山前村制药厂产品远销英、法、德、美等18个国家和地区,以生产指数和发酵指数全国第一,染菌率全国最少,设备运转率100%的优异成就跨入全国500家先进乡镇企业行列。
岁月荏苒,花落花开。4年过去了,交织着痛苦与欢乐的4年,凝聚着热血与追求的4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4年。元宝山区的乡镇企业以令人吃惊的速度飞快发展。乡乡有拳头产品,村村有骨干企业,形成了一个姹紫嫣红,繁花遍地的景观。
1994年9月,从北京传来捷报,平庄经济开发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66家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之一。
这块久被掩埋的璞玉正变得流光溢彩,元宝山几代人的梦想已开始变成现实。
面对这辉煌的时刻,吴香馥和她的战友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大海无垠,水也滔滔,浪也滔滔。
人类社会这艘艨艟巨舰就是迎着风浪从蛮荒蒙昧走向文明进步并继续走向明天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追求。
世界,永远是创业者的舞台。
告别元宝山,面包车在宽广的柏油马路上穿行。回眸远眺,元宝山壮观的景象依然清晰可见。
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想,那鳞次栉比的楼房和云集的企业群,不就是一代共产党人率领广大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永久丰碑么?同时我们还想,当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内陆边疆都像内蒙古元宝山区一样富裕之日,也就是中华民族全面腾飞之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