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向国际水平靠拢——中外专家企业家谈中国服装和服装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5
第2版(经济)
专栏:

  向国际水平靠拢
——中外专家企业家谈中国服装和服装市场
本报记者彭嘉陵
’9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它留给人们的却还很多很多。服装博览会连续办了三届,中国的服装和服装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对世界服装的认知到底有什么变化?记者在博览会期间采访了数名中外服装专家、企业家及有关官员。
服装质量提高很快
英国超卓设计国际有限公司主席约翰·英格莱姆先生说,中国的服装变得越来越好,特别是男西服和衬衫,但质量和设计还可进一步提高。
世界最大的衬布生产企业兰妮比加利公司国际业务策划马刚先生,连续3年参加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他认为中国的服装质量一年比一年好,而且装饰品如耳环、项链、胸花等进步也很快,有的女孩的穿着打扮与欧洲的女孩子接近。
他们都认为,中国是个服装生产和消费大国,是西方一个潜在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服装市场与世界服装市场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原辅材料相对滞后
但是,中国的服装在世界市场上还有相当差距。香港贸易发展局时装部高级经理杨吴帼眉女士认为,中国这么大,棉、麻、丝、毛等制作服装的原料取之不尽,而且劳动力便宜,特别是时装只能手工做,这些都是发展服装工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内地生产的服装,设计、面料、裁剪和做工各方面与国外还有不小差距,因此在国际上售价低。
湖北美尔雅纺织服装实业集团董事长罗日炎先生说,美尔雅公司每年要花1500万美元进口衬布、纽扣、线、拉链、活动腰头等服装辅料及面料。该公司1994年产值3.7亿元人民币,进口就占了约1/3,这笔钱被老外赚走了实在可惜。为此,美尔雅只好自己配套,已在北京建立了一家毛纺织厂,还准备建一家超细化纤厂,生产女装用面料。但所需的大量辅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得依靠进口。   
 设计和工艺须提高
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集团)副主任谭安认为,中国服装市场已出现国际化趋势,有些品牌已有与海外品牌争雄的实力,并已得到外国消费者的认可,如美尔雅和顺美西服在日本市场的覆盖率相当可观。中国服装出口数量虽居世界前茅,但是基本上仍是“世界加工基地”,自行设计的比例不过10%。他认为,今后必须在设计和工艺技术两个环节上下功夫开发中高档服装,特别是企业集团,要走自行设计的路。
法国流行文化与商务公关顾问局总裁、华人简珲瑛女士对祖国服装事业的发展相当关注,每届博览会都来讲课。这次,她穿着一套自己设计的变异了的中山装站在听讲者面前,看起来颇为自得。她认为开放以后,中国的设计师既要吸收国外的营养,但也不能丢掉了自己的传统。
简女士认为,发达国家手工比中国贵,国内不应该进口大量的外国服装,应该加强发展自己的服装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