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张世家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张世家当“家”
本报记者郭嘉
位于黄河尾端的山东东营油城,近年来突起一座石化基地——胜利稠油处理厂。短短几年工夫,它由最初数十名职工、数万元“家当”一跃发展成拥有职工3000多名,固定资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成绩的取得,倾注了创业者们的辛劳,更包含了其“当家人”张世家的心血。
立厂先立身
作为当家人,张世家“身子勤、骨子硬、脑子灵”。
8年前,稠油厂刚兴建时,身为工程总指挥的张世家,只统领几十号人马,开始了荒原创业。不论寒暑,不论雨雪,张世家天天盯在现场。为了赶在年底让氧化沥青和常减压六个塔竖起来,张世家调动全国八大设计院,对工程图纸实行分割设计。图纸一到,他便组织科技人员升堂会审,共审查出问题上千个。他给炼油厂订立的建厂规范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人财两旺,安全第一;正点到达,速度第一;说话算数,信誉第一;节约投产,效益第一。投产后又提出十字厂风,即“团结、求实、谦虚、严格、奋进”。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要求,稠油厂不仅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立塔的奇迹,也创造了一次投产成功的记录。
科学严谨,大胆求新,是张世家的一贯作风。这位60年代毕业于东北石油学院的高材生,30年的实践不仅使他认识到实干兴业,而且坚信科技强厂。他与其他技术人员一道,先后研制成功了21种润滑脂,29种产品获省、部级奖。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
张世家常说:“只要共产党人自己不倒,谁也打不倒;谁要是敢胡来,决不会有好果子吃。”他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得更好。来胜利油田八年,他住了7年外面租的房子;有的安装单位为了要活干,在鱼肚里夹带2000元钱送上门,他发现后,立即交给油田纪委;甚至有几次对于贡品,他当面毫不留情地扔到楼下。
炼油先“炼”人
随着企业的发展,大庆、荆门、玉门、大港、齐鲁以及油田内部的人陆续调进,40多个坐过牢或者被劳教过的失足青年混杂其中。稠油厂一度被戏为“臭油厂”。
面对这帮良莠不齐的青工,张世家与党委书记王传志一致决定:炼油先从“炼”人开始!这年冬天,他们请来了30多位解放军官兵,对新来的600多名青工进行正规的军政训练,张世家和王传志分别担任军训团长和政委。他俩带领军训队伍出早操、练队列、踏冰卧雪、摸爬滚打。45天的正规军训,没有一个人退缩掉队!青工队伍的法纪观念、集体观念、荣誉观念等等大大增强,97%的后进青年有了明显转变,15%的后进青年评上了先进。
“建设一个厂,培养一批人,训练一支队伍。”张世家把一批又一批青工送到兄弟炼厂实习,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千人千题”技术竞赛活动,爬塔比赛,按章操作,单独考核,一一过关。张世家硬把一群最初连炼油基本常识都不懂的青工培养成一支过硬的炼油队伍。
作为一代新型企业家,张世家很注重培植自己的企业文化。如今,能容纳上千人的职工俱乐部、健康高雅的娱乐中心、健身习武的体育园和藏书数万册的图书室等,无不流淌着文化的清流,舒展着现代文明的气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