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女兵的雕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5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恒安杯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女兵的雕塑
朱学文
人生在世,活着的时候就被人们塑像的不多,可东海舰队通信三连那群处在人生花季的女兵们去年却被塑了像。
一尊3米多高的汉白玉女兵塑像,浓缩了几年间这个从各级机关捧回128项荣誉,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军先进话务台站”的女兵连的全部风采。
雕像,是不朽荣誉的象征,它是女兵们用迸放异彩的青春热焰和常年流淌不息的心血汗水雕塑而成的。
海军通信兵,常年遨游在高科技王国里。潜艇远航大洋,战舰劈波斩浪,时常都要采用卫星通信和可以穿越大洋几十米深水的长波通信。每一次通信保障都会潜藏着风险,都浸透着艰辛,都牵动着纷繁复杂的一片神奇世界。
然而,真正沉重与艰难的不只是对所熟悉技术的重复使用,而在于新的高科技手段走到面前时,女兵们能否驾驭它。
1993年暮春,一项艰难的任务摆到了女兵三连:总参谋部通信部决定将一套用电子计算机实施全程控制的新式装备交付舰队使用,规定4个月必须开通。
人们担心了。别个单位使用这套设备,挑选的都是清一色的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从施工到消化仍用了两年时间。而三连这些女兵,除了几个大学本科毕业的技师外,全都是清一色的高中生呀,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消受得了吗?
面对人们疑问的目光,28岁的女连长施明霞和29岁的指导员张书桐表示:“三连保证按时完成任务。”平静的语调透出十分自信。
自信不是无缘无故的。三连有一百几十号争强好胜的女兵,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
她们干话务这一行,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不少人多次立功受奖。她们每年接转电话200多万个,差错率仅为万分之零点五。她们不仅用一流的通信保障每年从各级机关捧回20多块奖状,还会用劳动的汗水从农副业生产地里,换回两万多元的收入,去年底,女兵连又从舰队机关捧回了沉甸甸的集体三等功奖状。
当新的任务来临的时候,女兵们全部进入了“豁出小命”的状态。1993年夏天,舰队机关的干部们集会看电影,猛然发现电影场上没了三连女兵。
此刻的女兵们正汗流浃背地拚搏在高科技王国。钻硅微电路,啃外文资料,搬运安装仪器设备,背记数据,操作计算机运转,熟悉那令人眼花缭乱的100多道操作程序……在女兵们面前,除了这些,世界上的一切快乐都不存在了。这段日子,女兵连的家信骤增,拆开一看,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女儿,怎么这么长时间不给家里写信?”。
一切都顾不上了。女战士康玲接到了母亲病故的电报,仍不声不响地挤在训练机台,直到考试合格时,她才伏在连长怀中大哭了一场。女战士杨滢,在一次训练中腿部受伤,治疗仍不见效,每天剧烈的疼痛袭来,疼得浑身直冒汗,夜间无法入眠。为了不使领导与战友们察觉而强行送进医院,这位倔强的姑娘居然在口袋里塞进了一把止痛片,每天都偷偷吃七八次药,一吃就是3个月。在3个月中,她多次在理论考核和机上操作中夺得第一名。直到今天,人们都难以想象她一天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奇迹在女兵们的拚搏之中产生了。公元1993年7月28日,这套新装备启动一次获得成功。
人民共和国又增添了一层安全屏障。这是舰队通信史上的一座丰碑。
为了表彰女兵的功绩,舰队领导决定为共和国海防编织敏锐神经的女兵们塑个像。杭州最有名的雕塑专家被请来了。去年8月,一尊女兵雕塑出现在女兵连的绿草坪上。(作者单位:东海舰队宣传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