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水仙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5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茶楼

  水仙随想
刘征
爱水仙,也许要首推清朝的李笠翁。他说花里头有他的四条命,水仙居其一。有一年,他先是为了过年东拆西挪,到水仙花开时已不名一文了。家人说:“今年不买花了吧!”他说:“你们要夺去我一条命吗?宁减一年之寿,不减一年之花。”于是,当了夫人的簪环买水仙。此老爱得发狂,也狂得可爱。
我也酷爱水仙,但没有拿花当命,只当好友。何况过去几十年间,有些年没养花的兴趣,有些年兴趣倒有,又忙得顾不上。“卖花担上看桃李”,古人用以形容无暇赏花,我却连市上的花也很少看。我养水仙是从1977年春节开始的。
那是雨过天晴之后第一个春节,心如野鸟出笼,无比欢畅。看着那泡在清水里的雪白的水仙头,钻出碧簪般的芽来,放出翠袖般的叶来,抽出娉娉婷婷的箭子来,开出潇潇洒洒的花儿来,飘出淡淡雅雅的香气来,感到自己也同这水仙一样,心境一片明净,身上充满活力。我有一首《一剪梅》写道:“翠袖凌波似洛神,风也难侵,雪也难侵。玉英金蕊舞迎春,才报捷音,又报佳音。放眼人间万态新,山满清芬,水满清芬。盈盈喜气看花人,笑问花心,何以人心?”
养水仙,也许因为由此多了一层纪念的意思吧,便一年跟着一年兴致勃勃地养下来。开头只养两盆三盆,近几年迁入新居,楼舍宽敞,又高在白云之中,不仅有了空间,而且很需要多养些花与窗外的星月作伴,于是五盆六盆,多的时候养到十几盆,还馈送亲友。
每到春节前三四十天的光景,我和老伴儿就张罗起来。忙着跑花市选购水仙头,忙着搬出水仙盆洗刷干净。对了,还有石子,都是我从海滨一颗颗拣来的,也忙着加以冲洗,那些小精灵一见水,都像活了似的。把水仙头摆在盆里,挤上石子,灌满清水,已经够美的了。水仙的美不仅在花时,而且在花前的风韵。
养水仙多年,还真摸索到几着绝活儿,例如催速或者推迟花期,预防和医治烂根。但是,我没有也不想学雕刻技术,因为我不喜欢雕刻的水仙,“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总觉得任何花都是以花舒叶展为最美。今年春节前,我和老伴儿在花店里遇到一位正在雕刻水仙的姑娘。她不仅有娴熟的技巧,而且乐于教给顾客。我们为她的热情感动,也学了几手。回家来试着刻,水仙长大居然卷其叶又曲其枝了。但看那裸露的伤口,不知她忍受了多大的痛苦,看那畸形的枝叶,又多么像我生了佝偻病。还是对于这“美”爱不起来,老伴儿也是。
龚自珍写《病梅馆记》一味崇尚天然,我却与他有异。人们的艺术口味千差万别。我不爱却不反对别人爱。而且我以为,天然的和人工的美,都会有各自展示的合适场所。比如书房客室深闺曲榭,适宜雕刻水仙的婀娜多姿;而空山幽谷水边岩下,却适宜水仙亭亭玉立的自然形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