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烈士墓前的遐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5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告

  烈士墓前的遐思
娄玉振
4月5日,清明节。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往常一样,仍是万籁俱寂,只是多了一些神情庄重的学生。
苍松与翠柏之间,辽宁省鞍山市九三学社新星中学的300多名师生乘汽车远道而来,到达陵园时已过中午,他们整队在纪念碑前为十几名学生举行庄严的入团宣誓仪式,凭吊先烈。
辽宁省幼儿艺术师范学校93级的一个班,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松涛阵阵的伴奏下,唱了一曲《英雄赞》。
实验中学的600多名师生,则步行来到这里,怀念先烈。
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一个班,在这里已连续两年做义务解说员……
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多,来扫墓的人络绎不绝。
我在陵园接待册上,粗略算了一下,今天到这里祭奠烈士英灵的约近3000人。这个数字不大,但说明烈士没有被人忘记。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民政部、辽宁省人民政府指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保存了包括一级英雄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大批志愿军战士的遗骨和遗物,而且运用了先进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景馆,活灵活现地把人们带到了45年前的那场卫国护家的战斗中,使参观者无不受到一次震撼心灵的教育。几十年来,这里接待了上千万人次的参观者和凭吊者。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曾经走过的历史视为下一代人的必修课,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已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里扎下了根。重塑一代英烈在今天青年人心中的地位已经刻不容缓了。
省实验中学的团委书记林基哲说得对:“没有历史感的青年是没有希望的青年,忘记了为祖国而献出了生命的先烈是对自己祖国母亲的背叛。今天,许多年轻人价值观的偏离日益使人忧虑和不安……”
我查了一下今年来这儿祭奠烈士的名单,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中小学生和部分大学生,而很少有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来这里凭吊,感受一下这儿震撼心灵的气氛。
东北大学工业管理系的一位同学说:“每个青年人都该时常到这儿看一看,都应时时扪心自问一声——‘我们是否对得起为了今天和平日子而捐躯的人们’。”是的,面对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我们都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辽宁青年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