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翠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25
第12版(副刊)
专栏:恒安杯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翠翠
卓然
风,吹着山野的草茎嘶嘶作鸣,太阳给大地铺上一片金黄。
翠翠走在田间小路上,望着在秋风中摆动的沉甸甸的谷穗,望着型煤厂高高的烟囱,望着如诗如画的晓庄,昨夜自编自演的晚会节目的歌声尚在耳畔回响。她的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和着晓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频率;她的血管里的每一滴血,无不饱吮着晓庄蓝天黄土的恩德。谁都知道,没有晓庄,就没有翠翠,没有翠翠也便没有晓庄的今天。
当王翠翠登上省人代会主席台的时候,当她胸前佩戴上金灿灿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时候,每一次她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怎么能不感动呢?8岁那年,她在风雪中将饿死的娘掩埋在黄土中的时候,她能做到的,也仅能将一掬清泪洒到白茫茫的雪地上。她哪里会想得到她翠翠会有这么一个今天,使她和她的乡亲们意气风发地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把他们的晓庄村高高地托起在太行山上,给这座有着光荣传统的大山又添上一笔永难磨灭的光彩!
晓庄,这个距晋城市区不到三公里的村子,到1969年都解放20多年了,四个自然村还像四条老光棍,背靠背懒洋洋地蹲在白马寺山下,百无聊赖地晒着早春的太阳。2000余亩土地,豁豁牙牙像一块块烂席片,颠三倒四地覆盖在晓庄村的山岭沟壑之间;一千多颗心带着蹉跎岁月刻下的难以抚平的创伤,饥渴而又焦急。4万公斤返销粮像一顶老毡帽极不光彩地扣在晓庄人的头上。种庄稼人吃不到自己地上收获的粮食,那种苦痛是谁也难以抚慰得了的。
“前两位支书都是堂堂七尺男儿,因经不住世俗的挑战相继翻身落马,一个身小力薄的‘女流之辈’,昨天还在舞台上身着凤冠霞帔,面搽胭脂桃红,杨柳身段,舞姿翩跹,隔夜就能成为中流砥柱,擎天大梁?”有人怀疑。
女儿家怎么就不行呢?木兰替父从军,红玉击鼓抗金,听说过吧?“拚将十万头颅血,誓将乾坤力挽回”的“鉴湖女侠”秋瑾,高唱“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的红色娘子军,还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都听说过吧?……既然中华历来不乏巾帼英雄,我们的翠翠怎么就不行呢?更何况我们的翠翠13岁入团,17岁入党,她是党久经考验的干部啊!
偏见打消之后,肯定胜过了怀疑。
翠翠毅然从县文工团回村担任支书的第二年,晓庄一下就甩掉了那顶耻辱的“老毡帽”,还卖给国家10万公斤余粮……
此后的晓庄,是一年一个新脚印,一年一个新模样。在春风吹绿柳梢杨芽老槐枝的时候,晓庄竟如晦暗日久的废园,陡然鲜花满树,香播万里。
当年,翠翠在她爷爷拉着她走在逃荒路上的时候,她大概绝不会想到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后,年过八旬的康克清同志会拉着她的手对她说:“翠翠,你们晓庄的集体企业很好,你一定要坚持办下去。”她也很难想到陈慕华同志听了她的汇报之后,会带头为她鼓掌,并赞扬说:“翠翠,你们走共同富裕道路很好。”
至于翠翠,她仍然在忙,她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人们一个更圆满的回答。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市城区文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