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广州美院的气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随笔

  广州美院的气派
本报记者余继军
身材并不魁梧,在南方人中却可称得上豪爽的广东人,在接近岁尾的时候,给美术界带来了一个不小的震撼:广州美术学院一九九五年院展于十一月十五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个地方美术院校进京“汇报”并非稀奇之事,可一下子将中国美术馆两层所有展厅“买断”,独家展出它的近八百件作品,恐怕就是绝无仅有的了。这种派头,就连一向以老大自居的北京美术界也有些咋舌,有人不无羡慕地说:“甭管怎样,要搞就搞它个这样的。”
与广州美院的青年教师交谈,你也能体会到与众不同的气派。他们一改高校文化人的穷酸与局促,眉飞色舞地向你介绍他们运送展品进京的长达五十米的集装箱车队,得意洋洋地夸耀他们自筹的二百万元展览经费,而言谈话语中总流露出一副“舍我其谁”的志得意满。
广州美院的如此气派得益于南中国经济改革的热潮,来源于它自身对高等美术院校教育的颇具力度的改革。它将与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广阔联系的设计教育从工艺美术中分离出来,把设计作为与传统的美术学科(国、油、版、雕等)并列的独立学科来建设。今天,广州美院已有工业设计、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印刷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十个设计专业,并在这些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拥有一百余名设计人员和一千余名施工人员的庞大的广东集美设计工程公司。当你漫步广州美院一九九五年院展的设计部分时,当你发现小到一只电话机的外型设计,大到某些豪华建筑广场的内外环境设计均出自集美时,你也许会为自己找到了广州美院“大动干戈”的坚强后盾而会心一笑。
广州美院此番大举北上,证实了“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文化坠落”的荒谬。相反,它也许提供了一条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经济转型时期塑造大众的文化品格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即高雅艺术以实用的“低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介入社会的日常生活,使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艺术熏陶,进而使高雅艺术的发展获得更广泛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