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山东省高密市委书记张建国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山东省高密市委书记张建国一席谈
本报记者马世琨
张建国,45岁,大专文化。1970年参加工作,1973年起任基层单位的党支部副书记,曾任中共潍坊市委副秘书长,1993年1月起任高密市委书记。
为官一任,总想多干点事。1993年初到高密工作后,满鼻子满眼都是活儿,心里很急,唯恐干慢了、干不好辜负了组织的期望,贻误了一方的事业,对不起高密84万父老乡亲。怎么干?我用了最“笨”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高密地多、粮多、草多,发展养殖业特别是搞规模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几年部分群众也确实由此致了富、发了家。当时我就琢磨,既然有条件,又有典型,只要措施跟上,规模养殖就一定能在面上搞起来。认准这点后,我们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突出抓了“典型引、政策导、服务保”三条措施,即靠典型教育群众认识规模养殖,靠政策引导群众参与规模养殖,靠服务扶持群众规模养殖。特别在服务方面,健全和完善了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并统一进行种苗供应、饲料供应、技术指导、疫病防治,同时还扩建和新建了一批集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较大型龙头企业,为群众大搞规模养殖解除了后顾之忧。全市养殖业一年上一个大台阶,1994年畜牧业增加值达3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
对看准该办的事,不管有多难,决不打折扣,头拱地也得办成。为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1992年我们着手兴建高密外向型工业加工区。这是个新事,办起来困难很多。这当中既有缺钱少物的难处,又有思想不跟趟,七拉八扯的阻力。由于这些原因,一段时间加工区建设缓慢。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动员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人人为加工区建设排忧解难,献计出力;另一方面加强领导力量,安排一名常委专项负责。对加工区建设遇到的一些需要各方协调解决的大事、急事,采取领导现场办公的办法,及时拍板,从而加快了加工区建设的进度。这几年,我们在抓好一些见效快的事情的同时,还组织协调各方干了一些从眼前看不干也能凑合过去,从长远看则非干不可、而且越早越好的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继完成了城北调蓄水库、平日公路高密段拓宽改造、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新增万门程控电话、600条长途线路和乡镇村程控电话开通等一批较大的建设项目,为高密经济的大发展、大振兴积蓄了后劲。(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