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追求“边缘效益”——记山西化学厂厂长张慧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5
第2版(经济)
专栏:

  追求“边缘效益”
——记山西化学厂厂长张慧玲
哈彩霞
1993年2月,张慧玲来到山西化学厂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当时,企业亏损,债台高筑,人心浮动。一个女同志,能搞得好吗?职工心里敲起了小鼓。随着时间的推移,职工的担心消除了,怀疑的目光变成了敬佩的眼神。
说起治厂之道,张慧玲说,我搞的是“边缘效益”。
何谓“边缘效益”?张慧玲说:“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的根本目标,但我一开头不要求盈利指标有多高,只要盈利就行。化学厂是个老企业,我把钱主要拿来搞技改,搞产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增强企业的实力。当然,首先要盈利,没有资金什么也干不成。”1993年张慧玲一到任,就在全厂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方方面面地实施她的“边缘效益”策略。能省的,一定要省,省一点算一点。能盈利的,一定要干,要盈一点算一点。
一位厂级领导对记者说,她抓工作的狠劲,真没见过。有次他上班没按规定穿工作服,当场就被剋了一顿,脸上真有点挂不住。销售科的人员体会更深。当时产品积压严重,张慧玲实行销售收入费用含量包干的办法,把大伙儿“逼”到全国去开拓市场,1993年出差天数竟比上年翻了一番。她自己更是四处奔走了解市场信息,汽车队两个年轻力壮的司机倒班开车都累得直叫苦。雷厉风行的张慧玲像一阵旋风,上任没几天就把全厂方方面面都卷到创效益中来了。连厂纪检委也组织回收外借款物9万余元,厂部办公室追回了12万余元资金和11万多元资产。
乍一看,山西化学厂1993年盈利数目并不大,增幅也不高。其实,张慧玲是把大量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中去了。1993年,投资18万元,改造了蒸发凉水塔,扭转了多年来由于电解液蒸不过来迫使电解工序压电减产的被动局面。又花了少量资金改造固碱通道,减少了停车扒灰时间,增加了产量。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合起来也不是笔小数目。
如果说,张慧玲在1993年搞技改是为了扭亏为盈而小试牛刀的话,1994年她的干法就大不一样了。这年年初,厂里成立了研究所和技术开发办公室,专门瞄准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搞技改。
氯化聚乙烯是市场上前景看好的新产品,山西没有,美国市场上一周即需要4吨,外商的订货合同已发到我国。她立即拍板投资53万元与青岛化工学院共同开发。此项目从购买技术到生产出合格产品仅用了半年时间。目前,他们已开发了高纯度氯乙酸、香豆素、乙酸三氯甲基苯原酯、防锈涂料等投资少、见效快、市场看好的产品。今年,主产品液氯销售利润在逐步攀升,她又拍板,从4月份压缩盐酸等产品,最大限度增加液氯产量,尽管这样做会使厂里产值增长幅度受到影响,却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市场需求的短、平、快项目抓住就上,长效项目也不放过。“边缘效益”策略,使她有力量投入资金。拖延多年的废水工程今年5月已投入试车阶段,9月份可望竣工。停工一年的盐水工程,8月底基本竣工,开始发挥提高整体生产能力的功效。
如今,山西化学厂早已扭亏为盈,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生产、经营景象,一栋栋新的宿舍楼拔地而起。职工们眉开眼笑,干劲十足。张慧玲的信念“我就不信国有企业搞不好”正在逐步成为全厂职工的共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