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多种经营,在乡镇企业非常发达的苏州市,不仅当好了保供增收的配角,而且一跃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多种经营:苏州重新认识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多种经营,在乡镇企业非常发达的苏州市,不仅当好了保供增收的配角,而且一跃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多种经营:苏州重新认识你
本报记者潘承凡
提到苏州,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遍布田野阡陌的乡镇企业。如今,当你踏上苏州大地,你会惊奇地发现,多种经营正在成为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上下一起急”
多种经营在苏州传统悠久,在70年代,人们管它叫“副业”。割尾巴的年代,副业几乎成了资本主义和小农经济的代名词。进入80年代后,人们大多把多种经营看作农村主体经济发展之外,专门补充城市菜篮子、农民钱袋子的生产活动。在整个80年代,由于苏州市领导和农民上下齐心,乡镇企业大放异彩,而多种经营很长时间一直游离于农村经济发展主旋律之外,基本上处于农民自我发展的状态。
进入90年代后,苏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越快,农业和多种经营这个基础就要打得越深越牢。由此提出了农副工三业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出台了扶持多种经营的5项优惠政策,规定农业建设基金的30%和乡镇农业合作基金的20%以上必须用于多种经营开发。市委市政府带头做到:布置农业一起布置多种经营,检查农业一起检查多种经营,参观农业一起参观多种经营,评比农业一起评比多种经营。上下齐心合力,多种经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并引发了人们认识上的巨变和实践上的飞跃。
不再是配角
不少人存在着这样两个误会,其一便是苏南农村已经不种菜不养猪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会。
确实,苏州市千家万户饲养生猪的比重大大下降,有些村已经为零。但是作为政府菜篮子工程的副食品基地数量却与日俱增,根据苏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多种经营要求,每个县市必须有个万头猪场,每个乡镇必须有个千头猪场,而且还必须建置相应的蔬菜基地。全市共建规模较大的基地1780个,每年向市场提供各类副食品65万吨,人均超过100公斤,占社会总供应量45%左右,比其它地方高出20%左右。像张家港市基地供应量已占社会总供应量70%以上,其中猪肉基地供应量已由几年前的12%提高到95%。所有这些多种经营基地,除了基建时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外,运转之后都严格按照经济规律操作,政府不仅不再补贴一分钱,而且还要下达保供任务和利润指标。苏州市多管局长陆云福兴奋地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老是喊调控市场价格,但是手里没东西光喊不起作用,现在由于有了基地保障,调控就能说到做到。
另外一个误会认为,苏州是中国乡镇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乡镇企业一定是苏州农民收入的最大财源。其实不然,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产值比虽然将近1∶20,但多种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1994年已达40%,而在中国首屈一指的苏州乡镇企业,在农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到40%。吴江市八坼镇,农民几乎家家户户到外地收购鸭蛋,制成松花蛋后卖到上海等大市场,形成了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良性循环,该镇的农民多种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高达75%。
经济新增长点
这些年来的相当一些苏南乡镇企业,资金紧张,市场饱和,效益下降,许多乡镇企业家的投资重心纷纷向传统的多种经营领域转移。像吴江七都华鑫集团,原只是一个丝绸纺织品公司,受国际丝绸市场影响,去年赢利才200万元左右,今年基本为零。但在3年前他们就联合中国纺织总会等几家单位,办起中国第一大甲鱼场,年产商品甲鱼近70万只,今年可赢利4000万元。而在甲鱼养殖场所在的七都镇,近40个乡镇企业的全部利润才3000万元!丝绸之都盛泽镇绸缎印染二厂,跳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印染行业,跑到同里镇同里湖边租赁了400多亩地,办起了现代化的亚明现代养殖场,该场场长肯定地说,年赢利30%以上没有问题。
三资企业也开始垂青多种经营,目前已发展到100多家,多种经营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外贸收购额也大幅度增长,在全市外贸收购总额中已上升到30%以上。
在苏州过去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外向型企业是留学生,工业加工型企业是大学生,农业和多种经营是留级生。今天,这种观念正在逆转,多种经营正在向外向型和加工型企业渗透和延伸,并且随着市场分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今后必然会有更加令人瞩目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