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阅读
  • 0回复

打好基础,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很好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02
第2版()
专栏:

打好基础,农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很好发展
中共长治地委书记 贾俊
山西省长治地区一九五三年共有九百八十四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近几个月又新建立了二千七百五十二个社,已经完成了一九五四年度的建社计划。新社老社加起来,总共全区已有三千七百三十六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参加新社的农户共计八万一千八百六十四户;老社在扩大中新发展农户二万一千八百二十五户,总计全区有十万多户在最近几个月中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户占全区总户数的比例,已由原来的百分之五点四增至百分之十九点七。其中大社有四百四十六个,占总社数的百分之十二。其中由老社扩大的三百五十个,新建的九十六个。五十户以上不满百户者三百五十八个;一百户以上不满一百五十户者七十四个;一百五十户以上不满二百五十户者六个;大社下设分社,统一领导、各自经营、各自分配者八个。目前各社都已订出了今年增产指标和生产计划,紧张地进行冬季生产,并带动互助组展开了热烈的生产竞赛运动。
长治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这样比较大量地发展,主要原因是有了比较广阔、坚实的基础。
基础之一,是全区在过去三年中已经办好了九百多个社;而且大张旗鼓地宣传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照耀下,并且有了九百多个社做活的榜样,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空前提高了。在宣传总路线的开始,地委就总结了九百八十四个社的生产成绩和优越性,作为宣传的内容。在农村四十余天规模壮阔、声势浩大的宣传总路线和粮食收购运动中,全区农民从下列事实中,进一步体会到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好处:分布在全区一半以上的乡的九百八十四个社秋田每亩平均产量三百一十斤,超过全区秋地平均产量二百三十八斤百分之三十强,入社的农户占全区总户数的百分之五点四,土地占全区土地总数的百分之四点二,而社的增产量就占全区增产量的百分之十二点五。十个老社秋夏平均产量二百八十五斤,超过全区每亩平均二百斤十四两百分之四十二强。社员每人平均收获量为七百四十八斤,比全区每人平均五百五十七斤高出一百九十一斤。在国家粮食计划收购中,更显示出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社的优越性。全区农户售余粮占总收获量百分之十四点五,“中苏友好”集体农庄售余粮数占其总收获量的百分之二十九点三。十个老社售余粮占其总收获量的百分之十七,其中武乡魏明标社售余粮占其总收获量的百分之二十八点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增产高、卖粮多,大大地吸引了农民的心,过去犹豫、等待的人,现在也积极参加了。有的农民说:“早上船,早过渡,早过好光景。”高平有一个互助组给区委写信要求批准办社,信上说:“希望你们早日批准我们办社,不批准,我们就明组暗社。”农民入社的热情很高,踊跃报名,全专区要求办社的互助组达六千七百九十七个,户数达十三万七千二百九十九户。
基础之二,是在一九五三年纠正了盲目冒进的偏向,巩固了互助合作的阵地,干部政策水平提高了。全区已有直接办社经验的区级以上干部约一千五百余人,这是大量发展新社的重要条件。同时,纠正了农业社盲目进行牲口、羊群、生产资料入社,降低土地分红比例,如劳动管理太严太死等偏向后,解除了农民的顾虑,使广大农民进一步理解了办社的目的和政策。在这次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中,又注意及时纠正领导上的保守思想和冒进倾向,保证了建社工作正常发展。开始,干部中右倾保守思想严重,“害怕冒进”,看不到新的情况,思想右倾,行动消极;当群众初步发动之后,思想上又产生“左”的情绪。例如说:“想办多少就能办多少。”盲目办大社。十二月中旬,地委及时召开了互助合作干部会议,批判了“左”的和右的倾向;一月初,又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充分估计了全区办社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条件,贯彻“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反复修订了发展计划。
基础之三,是全区已经大量地发展了互助组。一九五三年全区组织起来的农户,已达总农户的百分之七十四,其中常年互助组有一万五千个。三年来,农业生产合作社联系了广大互助组。自有农业社以来,就实行了带动互助组前进的方针,每个社联系几个互助组。一九五二年就有二百八十四个社联系了二千零二十个组。去年六个县统计,社联系互助组达七千六百一十五个。联系的方法是:定期开会、参观、评比、传播生产经验和评工、记工办法,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这样,就使互助组大体上都学到了一些办社经验和办法。加以总路线的宣传贯彻,进一步鼓舞和坚定了农民积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于是,就出现了大批互助组要求转社的新情况。据一千零八十个新社统计,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建成社者三百社,占百分之二十七点七;两个组合并建一个社者五百五十三社,占百分之五十一点二;三个以上互助组建成一社者二百二十七社,占百分之二十一。屯留县新建的一百五十四个社,是二百一十三个三年至十年的常年互助组和三个季节组转成的。沁水县一组转一社者,占新建社的百分之三十五。又据四个县统计,新社社员原是互助组组员者占百分之九十七点四,单干户入社者只占百分之二点六。互助组历年积累的公积金和公共财产,同时带进社内,使社一开始就有了一部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这样发展新社,既顺利,又稳当。
此外,长治地区在这次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中还取得以下的经验:
一、新社建成后要紧紧抓住生产,作出成绩。农民报名入了社,选出了社干部和管理委员会,就可以宣布成立,立即领导社员民主讨论,确定入社土地,订出增加生产、增加收入的计划,讨论出保证实现计划的办法,立即参照老社的办法组织劳力进行生产。在生产上的成绩越大,社员的情绪就越高,群众的心越向社。这样,就打下了解决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和社内各种问题的基础。至于土地评产、牲口农具入社、建立劳动制度等,可以随着社内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生产空隙逐步解决。如高平谷口社,一建社就抓紧了农副业生产,副业生产半月就赚了二百五十万元,随即买了牲口投入再生产,社员十分满意。黎城西骆驼村一开始建立新社,就被老社带动卷入生产,割柴备燃二万四千三百斤,副业赚了三百三十八万元,修置了农具八十五件。这样,发动办社的过程也就成了发动增加生产的过程;在发动增加生产中也就使群众办社的热情更高了。
二、要好好运用老社,传授建社的具体经验,培养办社骨干。许多老社向新入社的农民谈了自己在社内得到的利益,介绍了办社的具体政策和办法
(如审查社员、土地和生产资料入社、记工、评工等办法),不但进一步对新社员进行了思想发动,而且解决了新社干部领导经验不足的困难。武乡全县组织了九十五个传授站,在建社期间传授了两次,解决了新社的具体困难问题,使新社干部有了办法,更坚定了办社的信心。同时,全区又训练了社长、会计、组长、乡支部书记、办社的区干部等共一万二千多人,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互助合作的决议及办社的章程、政策、作法,提高了他们的办社能力和政策水平。这样,就把发动建社和培养骨干密切地结合了起来,办社的过程也就是提高骨干领导能力的过程。
三、建社要和整顿发展互助组相结合。长治地区这次在建社中帮助整顿了互助组织,同时发动不入社农民加入互助组,帮助定生产计划,建立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联系,积极准备办社条件;这样,就同时带动了互助组。如长子全县在建社中,就有三千三百九十三户参加了互助组,全县组织起来的农户由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四点五,增加到百分之八十。高平谷口乡新建了两个社,同时动员六十八户农民参加了互助组,由原来组织起来百分之七十二,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二点五。这样,就避免了“社起组散”或“新社孤立”的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