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初访蒙古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0
第6版(国际)
专栏:蒙古通讯

  初访蒙古包
本报记者敖其尔
5月中旬,我国南方已是初夏,但蒙古仍然是寒气袭人。这天我们驾车离开乌兰巴托,行驶130余公里来到了巴音拉盖草原上的茄格湖畔。
天气晴朗,阳光映照着碧绿的茄格湖,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一望无际的草原已开始泛绿,像一块硕大无比的绿色地毯,清新的空气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远远望去,白的、黑的和枣红的羊、马和牛群斑斑点点,就像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花,一座座圆顶蒙古包如同朵朵的蘑菇。
我们加速向两座白色蒙古包驶去。当我们距蒙古包还有50米左右时,突然不知从哪蹿出两条黑色的牛犊大小的牧羊犬朝我们猛扑过来。如果我们是骑马来访,其后果真是难以想象。没等把车停稳,我们便冲着蒙古包高声喊叫起来:“卓海甘浩日”(蒙语:把烈狗管起来)!听到喊声,蒙古包的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位长满络腮胡子的大汉,他头戴棕色毡帽,身穿红色皮袍,脚上穿着一双黑色马靴。他就是我要采访的这座蒙古包的主人达希通尔吉。蒙古包里面陈设简单,靠墙并排摆放着4只绘有吉祥图案的红色木箱,木箱上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释迦牟尼佛像。中间一个蒙式炉灶里面燃烧着干牛粪,旁边的一张方桌上摆满了羊油炸的馃子和奶制食品,这些便是室内所有的摆设了。
听说我们是中国人,主人显得十分热情,急忙招呼女儿待客。小姑娘动作麻利,不一会功夫就给我们端来了热鲜奶、捣茶块等食品。达希通尔吉40开外,他的一家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户,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游牧生活习惯——吃水靠河流,移居靠牛车,不吃蔬菜,不吃鱼,每天以食肉为主。他说他家一年四季都生活在草原上,每隔两三个月迁徙一次。他是扎布汗省的牧民,距茄格湖有1000多公里,他们就是这样不断地寻着水和草场,不知不觉地游牧到这里来的。茄格湖畔的水源充足,茄格湖在蒙语中是马奶酒湖,这里牧草丰富,人也好客,是牧民经常集聚的地方。每年到酿酒季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酿马奶酒,其酒质醇香,所以茄格湖的马奶酒远近闻名。
主人介绍说,他家去年的收成不错,新添了一台“天鹅”牌黑白电视机和一台“雅马哈”发电机。“天鹅”牌电视机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的,质量不错。现在家里已告别了羊油灯,能在蒙古包里看到电视节目。今年他的一家共放牧40多匹马、40多头牛和近50只羊,刚进入5月份就已喝上鲜奶了,这在以往的年景是很少有的。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中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却乌云蔽日,雪花纷纷。为了赶路,我们只好向主人告辞。可主人说难得遇到贵客,非让我们吃了“干肉条面”再走。盛情难却,吃完面,我们辞别了达一家,踏上归途,蒙古包在雪雾中渐渐地退去,但我的思绪却依然留在那温暖的蒙古包中。(本报乌兰巴托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