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动力之源——记荆门石化总厂两个文明一起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3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动力之源
——记荆门石化总厂两个文明一起抓
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记者施卫东
编者按:荆门石化是地处鄂西山区的老企业,他们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立足内部挖潜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盛华仁在谈到推广荆门石化经验时说,推进两个根本转变,要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调动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练内功、挖内潜”,树立起“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的意识和作风。当前石化工业遇到很大困难,面临着过“市场关”的严峻形势,应该学习荆门石化“技术求新,管理求严,效益求高,生活从紧”的经验,把企业搞好。增强石化工业的整体实力,与国外著名的大公司论伯仲、比高低,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石化总公司所属荆门石化总厂始建于1970年,由于地处内陆,信息相对闭塞,原油资源受江汉和南阳两个油田减产的制约,加工量减少,职工12000多人,严重超员。近5年来,他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时注重发扬优良传统,端正企业经营思路,从而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荆门石化认为,干部职工的责任心,不能仅靠经济奖罚制度保证,也要提倡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真正调动职工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他们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积极性,认真加强管理。通过挖潜改造,开拓市场,1993年下半年,没有向上伸手,实现利税额5.3亿元,比原计划上缴的利税额2.85亿元多出近一倍。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奉献精神。在厂里,脏活、累活、危险活面前,共产党员的身影首先出现。去年8月的一天,一个锅炉减压阀一次阀泄漏了,泄漏处喷着热浪,100多摄氏度的高温令人却步,共产党员郑安化默默地拿起了焊枪。为避免被烫伤,他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在狭小的空间里,半躺着施工。不到半小时,郑安化身上的棉衣就像在水里浸泡过一样。
既注意发挥职工的作用,也要关心职工疾苦,使职工增强了对企业的凝聚力。面对1万多名职工,厂级领导多年家访已成为制度。荆门石化职工中复员战士较多,厂里几年来为这批职工中的6605名家属解决了农转非问题,并积极开发三产,安置职工子女就业。
发扬优良传统使荆门石化依靠自我发展、自主经营,改善了外部条件。荆门石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把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挖潜与共产党人的创业精神结合在一起,通过自我发展、自我挖潜去创造外部环境。”1993年,荆门石化自筹资金5.45亿元,兴建年接卸能力为350万吨的洪湖原油中转港以及洪湖至荆门210公里的输油管道工程。他们用了300多个日夜从广西北海到长江沿岸,对20多个地点进行勘查,对十几个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从第一根桩打下去,到建成输油,洪湖工程只用了18个月,使荆门石化由内陆企业变为沿江企业,改变了企业原油短缺的问题。
在加强管理上,荆门石化对工作绩效能用经济效益指标来体现的直属单位,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对工作绩效不能用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的单位,则采取工资总额包干的形式。对机关处室,根据其主管的生产经营和其他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制定了主要考核目标,实行奖金与工作目标、主要工作任务挂钩。同时分离非生产性机构,各分离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分离单位取得了无一家亏损的良好业绩。“八五”期间,荆门石化共分离了18个单位,分流职工4200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