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山上产竹山中办厂山下开店宜春推动毛竹开发产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0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上产竹山中办厂山下开店
宜春推动毛竹开发产业化
本报讯江西省宜春地区把毛竹当做一项大产业来抓,形成“山上产竹,山中办厂,山下开店”的格局,推动毛竹开发产业化。据统计,全区已建成十大竹子资源基地,涌现出226个竹制品加工企业,去年实现竹业产值近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17%,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宜春地区有毛竹面积275万亩,是全国重点毛竹产区之一。以前,由于经营粗放,毛竹低产低效,每亩毛竹年均产值仅160多元。为了提高毛竹的综合效益,宜春地委、行署认真解决毛竹开发中基地、加工、流通的问题,全面实施毛竹开发的“连接工程”,即通过发展龙头加工企业,把基地建设、资源加工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使毛竹成为主导产业。
他们从实际出发,建成了毛竹高产林基地、笋用竹和工艺竹生产基地、造纸原料基地。这些基地的开发,面向市场,以基地连接农户。如今,宜春地区以竹子为原料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大毛竹加工系列,共有226个厂,生产100多种竹制产品,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竹工贸一体化。铜鼓县是全国重点林业县,现有竹林33万亩。过去,山区农民将一根一根的竹子运到当地小集市出售,销路窄,卖价低。为了加快竹子资源的转化利用,县里组建了毛竹系列开发总公司,办了三个拥有一流加工设备的企业,产品远销国外,年创税利1050万元。1993年后,全县又向重点龙头企业注入资金5100多万元,进行了技术改造,相继开发出竹胶板、竹凉席、竹筷、竹雕等产品后,一根毛竹价值由8元猛增至300多元。同1992年相比,目前全区山地产出率由每亩50元上升到110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93元。(袁志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