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习仲勋文选》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习仲勋文选》简介
《习仲勋文选》共选辑习仲勋同志1940年1月至1992年10月间的文章、讲话77篇,37万字。内容涉及对敌斗争、政权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财政、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工青妇工作以及新闻宣传等。
建国前,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军副政委等职。这一时期选辑的文章主要有:关于关中分区反摩擦斗争、司法工作的正确方向、关于渭北苏区、边区妇女运动的正确方针、发展陕甘宁边区的生产、陕甘宁边区形势及加强备战问题、关于新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问题、关于接管城市的问题、关于新区工作方向等共20篇。在论述反摩擦斗争中,作者针对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严峻形势,提出广泛动员群众,揭露反共顽固派的阴谋,加强统一战线,加紧军事训练和备战动员等斗争策略和要求,以实现党中央“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目标。在有关土地改革的文章中,作者就陕甘宁边区土改中所发生的“左”的偏差和危害,提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已进行过土改的老区,应对参加多年生产劳动的地主、富农改变其成份;对确已改造好的原敌对分子不应再算老帐;对地主恶霸的亲属不应株连等意见。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接管敌占城市和地区的任务日趋急迫、繁重。作者就接收的政策、步骤和措施,迅速安定社会秩序,安置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及发动群众,巩固人民政权,支援解放大西北等任务提出了重要意见。
建国后至1962年,习仲勋同志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这一时期收录的文章有25篇,内容主要有:把企业管理与工会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新老干部的团结和学习、坚持与党外人士合作的统一战线政策、把妇女运动再提高一步、为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而斗争、充分发挥民主效能,在经济战线上打胜仗、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问题、跟着毛泽东走就是胜利、文化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对西藏工作的几点意见、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西北地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回顾与前瞻、西北地区的商业调整、人民生活状况和民族工作问题、关于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关于长葛调查的两个报告、关于中央机关精简问题等。在建国初期的文章中,作者着重强调全力以赴,搞好经济恢复和社会整顿。认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政治生活的具体内容。一切工作,包括民主政治建设、文化艺术、商业贸易,都要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服务。要求各级干部从脱离经济、离开群众生产的抽象政治空谈中解放出来,面向经济,把生产事业办得更好一点,把关系群众生活的事情办得更好一点。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才能国富民强,夺取抗美援朝和各项工作的胜利。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作者强调,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坚定不移、永远不变的。担负统一战线领导责任的共产党人,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力,西北的事情,是西北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的公事,只有团结大家的力量,才能办好。在少数民族工作方面,作者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最好形式,是《共同纲领》规定了的政策。根据西北地区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特别重视并加快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党的八届九中全会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作者带领中央调查组到河南省长葛县蹲点调研。在调查报告中,列举大量事实和第一手资料,反映农民对中央发布的十二条指示、《六十条》的拥护和欢迎,并对公共食堂、社员劳动保护与分配、根除“五风”、干部作风、生产队权限以及如何调动社员积极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习仲勋同志出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这一阶段收入的文章共32篇,内容主要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广东的建设如何大干快上、按农轻重次序调整广东国民经济、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把经济搞活、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于电影创作、关于农村文化工作、关于宗教工作和统战工作、关于培养选拔年轻优秀干部、千方百计把老区经济搞上去,使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交朋友的真谛、学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要把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放在民族工作的首位、稳定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总结经验,继续前进等。在《广东的建设如何大干快上》一文中,作者认为中心问题是把农业搞上去,全省的四化建设才有扎实可靠的基础。他提出,要从广东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根据中央的方针,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创办经济特区,把广东的四化建设搞得快一些,在全国的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在《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和《关于广东之行的报告》中,作者还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广东改革开放的经验,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分析了广东人口多,耕地少,基础工业、能源、交通薄弱等不利因素和商品经济较活跃、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地理地位特殊等优势,向中央提出给广东放权,让广东扬长避短,先走一步的要求,得到中央的支持和批准,同意广东实行特殊政策,搞一个新的体制。实践证明办特区这个试验是成功的,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论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作者强调政治工作不仅党委要做,而且要发动人人去做。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抓思想政治工作,同歪风邪气进行斗争。在论述电影创作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方面,作者指出,电影工作者要努力拿出好影片。一部好影片可以教育一代乃至几代人。要拿足够好的艺术作品来满足广大农民在文化生活上的迫切要求,来影响农民,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占领农村这个阵地。在论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建立第三梯队时,作者特别强调,实现干部队伍“四化”,革命化是根本。选任干部首先看思想品德,在此前提下,注重年龄和文化科学知识。如果思想品德不好,其他条件再好,也不宜提拔重用。在论述新时期的宗教和统战工作时,作者强调要克服“左”的影响,树立全局观点和政策观念,把发展、巩固统一战线,落实宗教政策等工作搞好。在《学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一文中,作者强调,两个文明建设要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在《稳定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一文中,作者认为,在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的中国,要想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全国稳定。这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全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要取得政治、经济、社会的稳定,必须全党、全民、全军共同努力,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清除腐败,端正党风,坚持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习仲勋文选》编辑委员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