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回归欧洲”之路——波罗的海三国对外政策走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0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回归欧洲”之路
——波罗的海三国对外政策走向
本报记者唐进修许宏治
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领导人不久前同时访问美国。克林顿总统在会见他们时表示,支持三国最终加入北约。而叶利钦总统立即表示,坚决反对北约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波罗的海三国。由此,波罗的海三国的对外政策走向引起世人关注。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交通方便,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多次遭受列强入侵。1940年三国先后被并入苏联。立陶宛于1990年3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于1991年8月宣布独立。1991年9月,当时的苏联正式承认三国独立。独立后它们拒绝参加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立后,三国领导人均宣称,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友好、互利合作”的总方针,其“外交重点在欧洲”,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是维护独立、繁荣经济和“回归欧洲”,争取成为欧洲所有政治和经济组织的完全成员国,希望尽快地最终加入欧洲联盟和北约,彻底实现“回归欧洲”之宿愿,以此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几年来,三国与欧美国家往来频繁,先后同美、德、北欧等国签订了各种政治和经济合作条约,并参加了欧洲委员会、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等组织和机构。1994年2月,三国加入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去年6月成为欧盟联系国。据报道,三国可望在1999年底以前正式加入欧盟。
在三国“回归欧洲”的道路上,如何处理与东方邻国俄罗斯的关系,是它们共同的重要课题。三国独立后与俄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91年—1992年可谓第一阶段,它们与俄的关系相当紧张,双方在财产分割、领土等问题上争执不断,特别是在俄撤军以及三国境内的俄罗斯人的地位问题上矛盾十分尖锐。第二阶段从1993年开始。三国主要领导人更替之后,程度不同地调整了对俄政策,例如立陶宛提出“在东西方利益之间保持平衡”,并把改善与俄的关系作为其外交三个优先考虑方面之一。因此,三国与俄的关系有所缓和。
在三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最突出的是三国要求加入北约的问题。谋求加入北约是三国的既定方针,特别是1993年底俄议会选举以来,俄国内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甚至有些党派还主张恢复苏联。这使三国深为紧张和不安,因此更加积极谋求尽快加入北约,以得到安全保护。上述三国领导人同时出访美国,就是为求得美国支持而采取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
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如果说对东欧一些国家加入北约,俄还可能采取某种灵活态度的话,那么,俄对三国加入北约的态度之强硬,则几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据透露,在波罗的海三国领导人访问美国之际,俄总统叶利钦曾致函克林顿总统。在信中叶利钦明确表示,让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在这方面采取的任何步骤都会被认为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的直接挑衅。信中暗示,如果西方不顾俄的立场一意孤行,俄可能拒绝完全遵守欧洲常规武器条约。叶利钦对三国俄语居民的处境也表示关切,尤其指责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两国“极为粗暴地大规模侵犯人权”。他还对“某些国家”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上述两国的做法表示不满。今年4月,俄罗斯《独立报》刊登了俄某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该文件说,如果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俄武装部队将对三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虽然克里姆林宫称此文件不代表官方立场,但有关人士认为,该文件反映了俄军方强硬派的观点。
波罗的海国家的外交官承认,在接纳他们的国家加入北约的问题上,他们的确期待美国总统更加明确的表态。但据透露,克林顿这次在会见三国总统时仍然只限于表示,吸收加入北约的候选名单并不局限于现有的几个竞争者(指捷、波、匈),看来态度并不明确。
北约东扩方针已定,波罗的海三国也决心要加入北约,而俄罗斯则坚决反对。这真是一个难解的结。事态究竟如何发展,人们很难预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波罗的海三国“回归欧洲”之路将是不平坦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