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精彩的世界与古朴的苗寨——贵州反排寨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0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边远人家

  精彩的世界与古朴的苗寨
——贵州反排寨访问记
石茂明
反排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苗寨。
反排苗寨的“木鼓舞”是其他苗族地区所没有的,也是包括舞蹈家在内的其他人学不会的;反排已经被贵州省命名为“苗族木鼓舞之乡”——台江县文化局的局长给我这么介绍。反排木鼓舞在50年代即曾晋京向党中央汇报演出。1986年在乌鲁木齐举行的全国第三届民族运动会上被赞誉为“东方迪斯科”。如今在国内,几乎每一次民族风情节、艺术节、民族传统舞蹈比赛以及大多数民族风情园(村)都有反排苗寨的姑娘和小伙子在表演。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及其与现代都市休闲娱乐和审美情趣的结合,使反排苗族木鼓舞文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从而也带动了反排苗寨经济文化的活跃。
反排属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全寨301户1395人,全部是苗族。全寨现有民族舞蹈演出队8个,演出人员60多人。在北京的中华民族园、贵阳的红枫湖风情园,以及上海、承德、苏州、泰安、洛阳、青岛、郑州、广州、济南等地他们或常驻演出或短期表演。在外面,他们每月除了生活费之外,一般另有6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当我来到这个苗寨的时候,村里的操场上正有两拨演出队在训练。他们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姑娘、小伙子。一支准备去承德,一支即将赴上海。年轻的生手们在富有外出表演经验的老手的带领指导下正劲头十足地训练。
由于演出队在外面的广泛接触和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反排苗寨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也越来越多,有的干脆就从演出队跳槽到文艺单位、企业单位打工,更多的是直接从寨子里到沿海企业打工。现在全寨外出打工者近200人,占全寨青壮年总人数的85%左右。他们在外面每月纯收入最低两三百元,高的多达1600元。
上述两股外出闯世界的苗家青年所获收入比家乡的机关干部还高出二至四倍。据有关人士估计,全寨外出人员去年一年总共纯收入达40万元。他们既获得了经济利益,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并开始接受外面先进的新潮的思想观念,引带着古老封闭的苗寨与外面的世界轮转互动。
在90年代以前,反排是以贫穷、落后和保存传统文化而著称的苗寨。但是这以后,他们通过发扬后者而逐渐改变着前者,反排更多地以木鼓舞而名扬海外。这里成了许多民族民俗爱好者、采风艺术家和旅游者千里迢迢追寻的地方,他们要来这里体味和采撷原汁原味的苗族文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吸引着苗家青年出去闯世界;古朴醇郁的苗寨传统文化也吸引着外面的人来寻踪探奇。
1991年,一位新西兰贵客来到这里,他赞扬这里古老纯朴的文化、热情善良的人民,更感叹这里破烂昏暗的木房子教室以及教室里冷颤颤的学童。他当即表示私人捐资1.5万元帮助改善校舍。在他的宣传和带动下,国际儿童基金会也派员来反排考察,并资助20万元。全寨群众当即无偿出工出木料,削平了一座小山坡,建起了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校舍。
如今的反排小学包括一栋三层的教学楼、一栋两层的教师宿舍、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操场。
外出闯世界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后,一再向父母和村人感慨在外时文化知识的严重缺乏及其影响,诸如生活不方便,交流不方便,不利于竞争,不利于事业发展等,他们反复叮嘱和督促弟妹及后辈好好念书,他们有的回到家乡后甚至还主动参加补课学习。
由于他们的影响及学校老师的认真负责,反排小学的教学工作逐年改善,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尤其是女生“四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古老的苗寨也逐渐抛弃或改变了一些固守多年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包括教育中重男轻女观,改变了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前些年全寨清一色的苗族土布服装,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紧跟潮流穿起了时装。在家里,有的买了电视、收录机、新家具,有的盖了新房,有的还直接采取投资行为。寨子里有两台拖拉机、三台碾米机就是外出人员回家搞的投资,每台拖拉机每月可以固定创收500—1000元,每台碾米机每月可以创收300—500元。全寨最富裕的人家都是有人或曾经有人在外演出或打工的。
反排苗寨积极开发和向外推出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推出剩余劳动力,并招来外援、带进资金和新观念,推动了家乡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