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漫谈芦笙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0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民族艺苑

  漫谈芦笙改革
韦祖雄
芦笙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乐器之一,早在周代就有了一种叫“匏”的葫芦笙。
今天,芦笙这种古老的乐器还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的苗、水、壮、布依、侗、瑶等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
作为吹管乐器,芦笙除了曲调优美,音质清晰外,还可自吹自跳,其舞姿大方,热烈奔放,为我国其他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所无法替代。
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芦笙这一古老的民族传统乐器发展缓慢。六管芦笙出现后就一直停滞不前,这种只有“2、3、5、6、高音1、高音2”5声音阶的芦笙沿用了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一批立志于民族传统音乐研究的老前辈,在芦笙改良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相继制作出了9管、11管、12管、15管、18管芦笙。
但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改良芦笙,仍存在音位排列不一,没有完整的半音音位,缺乏完整半音等问题,给转调、移调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如果芦笙仅能吹奏一般的曲子,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
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芦笙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笔者对芦笙改革的设想和做法:
我们知道,目前15管芦笙的音域是“低音6—高音6”两个八度,唯有一个变化音“6.7”。18管的音域“低音6—高音2”,虽说音域宽一点,但半音仍未齐全。因此,可在原C调15管芦笙基础上,保持原形,发展半音,使其音阶为:“6#67(低音)……5#56b771”(高音)。
由于芦笙是一管一音,要发展它的半音可以用按键的方法去完成。即在木制芦笙脚中,将原来的管子音不动,在原来管子的内侧,加上一根管子,用粘合剂将其粘住,在原来的芦笙脚的簧片框里的反面,加上一个簧片,由于加的这些管子,不便于直接按眼,所以采取加按键的方法,按键设在靠近外管子的旁边。
增加音后,势必会使左、右小指的负担过重,因为演奏者手持芦笙的着力点就在两个小指上,还要用它演奏这几个音很不方便。因此,应统一芦笙的规范指法,可采用以C调15管指法为基础的指法。
根据上述原理,笔者在C调15管芦笙基础上设计了统一规范的28管半音、加键芦笙。这种芦笙保持了传统芦笙的形状、音色及演奏风格,又具有两个八度外(a—c3)完整半音,音域宽广,和声丰富,易于转调和移调,能独立演奏世界名曲。(摘自《贵州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