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特区活雷锋陈观玉事迹动人在京举行的报告会场上一再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1
第4版(要闻)
专栏:

  特区活雷锋陈观玉事迹动人
在京举行的报告会场上一再响起长时间热烈掌声
本报北京7月10日讯记者崔士鑫报道:今天上午,在陈观玉同志事迹报告会的会场上,一再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特区活雷锋”陈观玉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今年57岁的陈观玉是广东深圳市沙头角镇水产公司的退休职工。从60年代开始,她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以雷锋为榜样,不论社会环境怎样变化,不论人们理解与否,始终“学雷锋做好事”,用发自内心的爱,去默默关怀、帮助一个又一个非亲非故的人。在不富裕的时候,她义务为群众理发,照顾村里的“五保户”、残疾人,以力助人;在意外地拥有数十万财富之后,她又把其中大部分钱捐给灾区、贫困户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的帮助下,有的人渡过难关,走出了困境;有的重新树立了生活信心,走上了再生之路。她的事迹在“中英街”所在的沙头角,在特区深圳,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报告会上,中共沙头角镇委副书记康雅丽、武警六支队十三中队副指导员林光明、沙头角镇中兴街居委会主任刘伟强介绍了陈观玉的感人事迹。陈观玉在发言时激动地说:“我文化水平不高,说不出很多的道理,但我始终认为,做好事对自己无害,对别人有益,就应该这样做。我要做一辈子好事。”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璪代表主办单位在会上讲了话。她说:今天,当我们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而努力奋斗时,宣传陈观玉这一典型,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陈观玉出现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中英街”上,这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虽然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水准与社会文明的必然退化,关键要看我们用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约束和塑造自己。
黄启璪提出,学习陈观玉,就要像她那样热情关怀、帮助身边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就要像她那样,一辈子付出,一辈子奉献,当一辈子好人。
这场报告会是由中宣部、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解放军总政治部、广东省委、北京市委联合举办的。徐光春、李登柱、周敬东、倪豪梅、徐才厚、于幼军、段炳仁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报告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