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荷藕之乡话“引智”——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一席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荷藕之乡话“引智”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一席谈
姜圣瑜
6月初,绿色的里下河风和日丽,粉荷垂露。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一行风尘仆仆来到宝应县水泗乡,为江苏省莲藕脱毒苗培育技术示范园挂牌。宝应县享有“荷藕之乡”的美称,种植面积达10多万亩。日本餐桌上的荷藕70%来自宝应。但近几年来,藕区蔓延一种病害——僵藕,使每亩藕田减收一半。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江苏省引智办与有关国家联系,请进了国外莲藕病毒防治专家,与国内科技人员一道攻关,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差距就在于农业。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牵线搭桥,引进国外专家的智力为发展中国农业服务。”马俊如局长谈道:他们每年组织世界各国专家约7万人次来华工作,并组织约3万名本国专家到国外培训,每年通过引进智力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难题500多个。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但不少技术亟待更新。农业生产嫁接上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就能引起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正在江苏推广的水稻旱育秧,就是引进日本专家的技术。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又将水稻旱育秧技术与抛秧结合起来,这是一场革命,把水稻种植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中解放出来。过去,一个劳动力一天只能栽0.5亩秧苗,现在每天可抛种10来亩,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马俊如谈道,“九五”规划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靠科技;科技兴农,不仅要靠国内的科技,也要引进国外专家的智力,用开放的方法办农业。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只要经过申报立项的,国家外国专家局都会提供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