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铺设未来之路——访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863”计划十年巡礼

  铺设未来之路
——访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兰珍廖声武
7月的武汉,江风习习,万木葱茏。我们如约来到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进大楼,走廊壁橱里陈列的“863”奖状、奖章、证书吸引了我们。实验室主任、“863”计划“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课题组负责人康立山教授说:“这些奖章证书摆在这里,既是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国软件类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1988年,他们承担了“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基础研究课题“非数值计算的并行算法”的科研任务。进入90年代,根据国际并行计算研究的发展动态,他们将这一课题发展为“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
康立山教授介绍说,演化计算是从学习借鉴大自然的演化与发展规律而得来的。它主要用来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智能计算问题,诸如数值计算、搜索、优化、机器学习等,是计算机科学和其他多个学科相互交叉的高科技前沿领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演化计算及其并行处理的研究中,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他们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根据其理论成果建立了两个计算机演示系统,应用于计算智能和复杂系统中许多问题的求解。课题组成员潘正军博士运用演化算法研制的数学模型软件,应用于三峡岩石种类分布的研究,软件能根据勘测数据在极短时间内,自动建起若干相应的模型,其精确度与效率都是人工建模所不能比拟的,而且操作简单得如同使用傻瓜照相机,因而被称为“傻瓜建模软件”。
10年辛勤耕耘,这个实验室在康立山主任、李元香副主任和陈毓屏副教授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他们的成果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1994年4月,“863”智能计算系统专家组对他们的研究课题进行鉴定时认为:“该成果具有重大学术意义,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工作属国内首创。”
康立山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演化硬件的研究。这种演化硬件是有可能像人脑一样进行思考的计算机系统。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演化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计算机结构的革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