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克罗地亚:意欲告别巴尔干回归中欧图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1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克罗地亚:意欲告别巴尔干回归中欧图发展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从贝尔格莱德到萨格勒布不足400公里,一路上却要经过5道关卡,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边防间数十米宽的中间地带由联合国维和部队控制。风雨中,联合国的蓝色旗帜凌空飞舞,荷枪实弹的维和士兵站在涂有“UN”字样的装甲车旁,认真盘查着每一位过境者。也许是供给不足,士兵们查看完护照,竟用恳求的口吻要求记者请他们抽烟。
雨下得越来越密,克罗地亚境内克拉伊纳破败不堪的公路上雾气升腾,一片迷茫。透过车窗隐约可以看到道路两侧密密层层的铁蒺藜和上面扎眼的“雷区”标志。这一切无不在提醒人们:小心,克拉伊纳不久前还是战场!
抵达萨格勒布时已是傍晚,这座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暮色中显得十分静谧。考究的老街、典雅的屋宇记载着昔日的辉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商场橱窗里精美的物品则又显示出今日的富足。夜静更深,克罗地亚天主教总教堂低沉悠长的钟声缓缓飘来,仿佛在向外来客讲述着这个国家不寻常的历史。
作为南部斯拉夫人的一支,克罗地亚人也是公元6世纪进入巴尔干的,相传他们的祖先生活在波兰中部的维斯瓦河谷一带,也信奉东正教。受意大利西北部各主教区影响,公元9世纪克罗地亚人皈依了天主教。100年后,他们建立了强盛的王国。公元12世纪,克罗地亚人的历史出现转折,开始了长达800余年的受异族统治历史。匈牙利、土耳其和奥地利都曾控制过这片土地。不过,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当属哈布斯堡王朝。萨格勒布市中心许多气宇轩昂的大楼都是奥匈帝国时期建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共同的民族感激荡着南部斯拉夫人民的心怀,克罗地亚踏着奥匈帝国的废墟投向斯拉夫兄弟的怀抱,与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组成了统一的南斯拉夫王国。
斗转星移。克罗地亚脱离原南斯拉夫,成为独立国家已经整整5年了,今天,克罗地亚又是如何界说自己的归属、寻找合作伙伴呢?图季曼总统日前为此提供了明确的答案: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的角度看,克罗地亚都不是巴尔干国家,它的前途在中欧。
克罗地亚为什么急欲脱离巴尔干?格拉尼奇外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恳切地说:“克罗地亚不希望该地区形势的走向影响到自己的发展。”的确,前南战争给这个年轻的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战前,其居民平均月收入近千美元,战争破坏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经过许多努力,如今人均月收入也只恢复到400美元,失业率仍高达17%。现在,前南地区虽然实现了和平,但形势依然扑朔迷离。彻底告别巴尔干的是是非非,为国家发展寻找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这也许正是格拉尼奇外长的潜台词。但是,克罗地亚与巴尔干一些国家,特别是与波黑克族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张无形的大网冲得出去吗?外长先生以其特有的含蓄回答了这一问题:克罗地亚不回避与巴尔干国家合作的愿望,但是绝不会加入该地区任何组织。
如果说脱离巴尔干是克罗地亚外交政策的起点,那么“回归中欧”则可以说是它的目标。格拉尼奇外长从经济和安全两方面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迫切性。另外,克罗地亚把与北约的合作视为国家安全的支柱,它希望能与中欧国家同步迈向该组织的大门,社会学家比兰吉奇院士也是“回归中欧”政策的拥护者,他认为克在这方面有三大优势:克罗地亚近50万侨民散布在西欧,其对外贸易的80%以上在欧洲,每年大量西方游客来克罗地亚海滨度假。不过,总的看来比兰吉奇院士的观点似乎有些悲观。他形象地比喻说:“欧洲也许能让克罗地亚跨入大门,但条件是刮净了脸、换件衬衫……有些事会让我们为难的。”
萨格勒布位于东西欧的交通要道上。驶出闹市,按照路标,找到通往西方国家的公路十分容易。但记者结束采访,驱车返回贝尔格莱德时却费尽了周折,上了高速公路还是无法看到通向这座巴尔干城市的标志。看样子,克罗地亚真的想告别巴尔干了。(本报贝尔格莱德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