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积小成大历久为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积小成大历久为功
龙新民
精神文明建设,抓大事也要抓小事,不因其“大”而流于空泛,不因其“小”而陷于琐碎。核心问题,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实际,在人民群众那里生根、开花,蔚成风气。且以北京市正在操作的几件具体事为例,谈谈有关看法。
打雨伞、上公厕、骑自行车,都是日常生活小事。然而在公共生活中,这些小事往往给我们带来不便。每逢雨季,上下班的人们如果忘了带雨具,在公共场所找不到一把可供无偿使用的雨伞,会淋个“落汤鸡”。至于公厕,有一则漫画戏称:“同志,哪里有厕所?”答曰:“用鼻子去找。”意指公厕之脏臭。住在小胡同、大杂院的老百姓和来京出差、观光的外地人对此感慨尤多。“自行车王国”,人多车多,到处乱骑乱放,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毁车丢车的事也屡屡发生。
这都是些小事、难事、麻烦事,又都涉及公共生活,造成一种观感,一种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北京市正是从这样一个角度,下决心抓好这些小事、难事、麻烦事。
先说雨伞。最近,京城数十家大型商场和一些公共场所,为群众准备了两万把公用雨伞。遇上下雨,群众可以随取随用,用后归还,大大方便了群众。次说公厕。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等单位发起了首都城市公厕设计大赛,有关单位还组织了一九九六年北京城市公厕建设研讨会。一年多收到公厕设计式样三百一十四件,随之在街巷里建起了一座座风格各异、清洁卫生的公共厕所,面貌大为改观。再说自行车。北京市新闻单位和交通管理部门联合主办“自行车秩序大家谈征文”,请市民出点子,提建议。许多街区也为群众搭车棚,加强管理。交通秩序有所好转,丢车现象也有所缓解。
这些看似芝麻绿豆的小事,这种不声不响的建设,的确很平常,但它关系着群众的利益,容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长点。北京市从加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首都市民文明素质这样一些长远目标来看待这些小事,积极支持上述群众性活动,又一次证明,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特别注意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抓起,从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抓起。抓小才能抓实,不走过场,不大轰大嗡,不流于形式。另外,不求其多,抓住几件事,一抓到底,坚持不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一点一滴培养人们的公德意识,使群众通过参与这类建设活动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邓小平同志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事实证明,这个思想,符合实际,切实有效,体现了重在建设的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