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魂系南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魂系南海
宋青竹
“不知耗了多少时间,周旋了多少次,终于到了曾母暗沙北缘,到了我从童年即憧憬的祖国最南缘……回首北望,距海南千余海里之遥,离北京则更为遥远,但我越远离北京,远离大陆,益倍感北京和祖国的亲切。”这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恒杰1994年在本报文化版上发表的文章中的一段话。这位只有半截左臂的老教授曾七下西沙、两下南沙,作考古研究。
今年6月26日上午,重病中的王教授精神忽然好起来,和一个去看他的老师谈起以后的考古计划和要编写的专著。不想当天夜里他就昏迷不醒,熬到7月1日,在冥冥之中悄然惜别魂牵梦萦的南海。
到南海考古需要超人的意志和勇气。90年代初,年近60的王教授将目光投向环南中国海文化圈及南海主权的问题,开始了为之付出生命的实地考察。南海是美丽的,又是肆虐而任性的。在南海上航行,炎热高温、缺少淡水不说,还要忍受孤独和对生命被危及的恐惧。王教授第一次去南海,脚都被泡烂了。几下南海,他发现并收集了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大量文物,以有力的、无法篡改的实证,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上推到史前及秦汉时代。外交部一位同志前往吊唁时说,王教授的工作对南海领土主权的论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档案方面将载入史册。
海上的艰苦生活、过多的工作以及营养不良,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1994年下半年,他就有了不好的感觉。去年他又去了南沙,在太平岛礁的10多天考察的时间里,他只能靠喝水、喝饮料、吃维生素来维持。等上岸的时候连爬的力气都没有,是渔民们把他抱上来的。
王教授的病直到去年7月底才被最后确诊,这时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呼吸非常困难。去年7月7日,他作了最后一场报告,还是关于南海考古和领土主权。
病榻上的王教授依然惦念着南海,写出了4万字的有关民族考古学的条目。直到逝世前,他还在整理新近调查的成果,初步完成了《南海考古调查报告之一、之二》。
我曾经问过同是搞历史研究的王教授的夫人张雪慧教授,他的临终遗言是什么,她说:“他希望我能替他把考古研究做下去。”
一些南海守礁战士曾经给王教授写来这样的话:“南海有多深,你对民族的感情就有多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